下课铃响了,孩子们依然在教室里埋头苦学,还是玩乐在校园,是两种不同的校园生活。近段,关于学生被“圈养”的议论越来越多,这说明孩子们的课间十分钟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课间本是一个很平常的时段,却引来如此多的关注,也引来如此多的争议,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首先,为什么会出现课间静悄悄的现象,我们要找到根源所在。近年来,教育面临的压力与日倶增,升学,安全监管,家校矛盾,责任自然下沉到学校,到任科老师。如何让安全问题得到保障,减少个别矛盾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学校有老师用不准出教室或下楼的“一刀切”的方式来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其实学校和老师均是有苦难言。另一方面,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尤其是初高中生,不得不挤时间来学习,确保能完成大量的作业。另因学生人数已进入高峰期,平均到每个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设备设施严重不足,部分有意愿参与课间的孩子也被困囿在教室里。
如何让安静的校园热闹起来,作为学校管理者,应该在有序组织中要保障,在创新方法中求突破,在科学管理中获成长,让热闹重返校园。
首先,健全活动设施,开辟活动场所。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个角落,为孩子们设计合适的课间活动场所,特别是教室周边的区域,如走廊,连廊,架空层等。例如,我校将连廊设计为自主阅读区,计划将一楼空地画上各种游戏的图案,跳格子等,引导学生课间走出教室,调适情绪和大脑。同时,学校鼓励学生自带安全运动器材或娱乐器材,如我校学生有的利用下课跳绳,打羽毛球,打篮球等,平衡了学习和放松两个方面,也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第二,利用学校活动,调动学生热情。
学校的方向往哪里引,老师就会往哪里带,学生就会往哪里走。
首先,学校举办各类比赛,以赛促练。如我校每年均有体育节,篮球赛,校本操,大课间比赛,老师们会在班级进行发动和训练,凡是有赛事或活动的时候,操场上,走廊上,架空层均可见孩子们运动的身影,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孩子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提升了个人运动素养,并在学校里形成浓厚的运动氛围。
其次,学校借力课后服务,完善学生社团。社团组建时围绕学校
实际能开展的,有益于学生发展且操作性强的活动去着手。在社团中,学生能通过老师的引领得到专业技能的训练,从而掌握技能,并产生兴趣。比如,我校开设的花样跳绳社团,乒乓球社团,羽毛球社团,篮球社团等,学生习得了技能,学校提供场地支持,并要求老师在课间引导,课间十分钟成为学生放松比拼的好时机,因此,校园里的课间活动非常丰富多彩。
第三,争取社会力量,达成一致认知
只有思想统一,只有环境允许,学校的课间才能热闹起来,因此引导家校树立起理性的课间活动观和权责观,才有进一步推进课间十分钟的空间。这就需要多方合力要,通过宣传,通过政策制定,让家长认识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更何况是在校园的课间,对学校多一份理解和包容,营造对教育,对教育者的尊重和理解的氛围。
编辑: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