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深度报道 > 详情

湖南省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特征与启示

————基于2018年、2022年湖南省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统计分析

2024-01-26 10:33:55 来源:《湖南教育·职业教育》 作者:陈文静、张叶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中国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最高级别奖励,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展示的核心渠道。在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72个授奖成果项目中,湖南省共有获奖项目30项,其中一等奖成果3项、二等奖成果27项,总获奖数位居全国第六、中西部地区第一。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高质量发展主题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成果与方向,肩负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任,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2018年和2022年湖南省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下简称“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总结湖南省职业教育高质量教育教学实践的样态和特征,展示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办学成果,切实发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优秀范例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本文以2018年、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和获奖成果简介文本为分析样本,通过描述性统计和词频统计等方法,从成果特征、主题变化等角度,探寻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路与发展趋势,以期为增强湖南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与延续性提供借鉴,同时为湖南省下一阶段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提供启示与建议。

一、湖南省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基本情况分析

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共有30项,总获奖数与2018年的21项相比,增加了9项,获奖总数的全国占比由4.87%提升至5.46%。

需要指出的是,2018年湖南省共推荐申报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6项,获奖21项,获奖率为45.65%,排全国第11位;2022年湖南省共推荐申报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5项,获奖30项,获奖率为46.15%,仍排全国第11位。相比于2018年,获奖总数与获奖率均有所上升,但2022年全国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获奖率超过了60%,与这些省(自治区、直辖市)相比,湖南省获奖率仍存在明显差距。

(一)成果完成单位分析

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共包含92个完成单位,相比于2018年增加了55个单位;平均每个项目由3.07个单位完成,相比于2018年增加了1.31个单位。这体现了成果培育的复杂性不断增加,需要多个单位合作完成,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主体的多元性有所提升。2018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完成单位中,高职(专科)学校的占比最高,为40.54%;其次是企业,占比为29.74%。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完成单位中,企业的占比增幅较大,提升至42.40%,企业成为占比最高的主体。相关研究机构、协会(学会)占比有小幅提升。企业对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与申报的参与度提升,体现了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遵循。

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单位中,高职(专科)学校占比最高,达到73.33%;其次是中职学校,占比为16.67%。此外,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单位还涉及相关研究机构和成人高等学校等多元主体,但占比不高,且相对于2018年占比均有所下降。职业院校是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单位的主要类型。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2018年,2022年一等奖和二等奖第一完成单位中,中职学校和高职(专科)学校占比均有所上升,其中中职学校首次获得了一等奖,实现了零的突破,二等奖的增幅和合计获奖数量的增幅均为最大。这体现了湖南省中职学校的教学研究能力正不断提升。

(二)成果完成单位中企业参与情况分析

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以“学校+企业”合作完成的项目数量是2018年的3倍,占比最高,接近50%,比2018年增加了26.18%;2018年“学校单一主体”完成的项目占比最高,为42.86%,2022年该项目合作类型占比降低了36.19%。这充分体现了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正在由单一主体完成项目逐渐向多元主体完成项目转变,且企业正在更加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

(三)第一完成人职称职务分析

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人职称中,正高级职称占比为66.67%,高级职称占比整体超过96%。相较于2018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人全部为高级职称,2022年中级职称占比提升了3.33%,且从2018年到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以上第一完成人职称中,副高级职称占比提升了33.33%。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人职称初步呈现下沉趋势。

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人中,中层干部的占比最高,为40.00%;非校级领导占比达到66.67%,比2018年提高了33.34%。其中一等奖和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中,非校级领导占比均提高了33.34%。非校级领导中中层干部的增幅较大。这表明扎根一线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贡献与作用不断增强。

二、湖南省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项目内容分析

(一)项目的申报类别分析

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包括7个类别,与2018年相比新增了“综合改革”“育训并举”“校企合作”类别。“育人模式”是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占比最高的成果类别,“专业建设”占比次之,这两个类别也是2018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占比最高的两个类别,反映了“育人模式”和“专业建设”一直是近年来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关注点。与2018年相比,“育人模式”类别成果占比增加了21.43%,反映了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一线对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力度不断加大;2018年到2022年,“立德树人”类别成果的占比较为稳定,体现了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对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视和落实。近两届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均没有“管理创新”成果类别。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学管理的关注。

(二)项目的专业类别分析

2018年和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占比最高的均为面向所有专业的综合型项目,占比均超过35%。在各具体专业类别中,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占比最高的为装备制造大类,占比为16.67%;交通运输大类、文化艺术大类、土木建筑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获奖占比均超过5%。2022年装备制造大类获奖占比在2018年占比较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2.38%。2018年到2022年,土木建筑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均实现了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从无到有的突破,且土木建筑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为增幅最大的专业类别。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专业类别为交通运输大类、财经商贸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的项目占比降幅较大,医药卫生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轻工纺织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新闻传播大类、水利大类、公安与司法大类两届均无项目获奖。

(三)项目的实践历程分析

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平均完成时间和实践检验时间相较于2018年均增加了1年以上,增幅较大,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项目平均实践检验时间更是增加了3年。这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者对成果培育和成果检验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四)样本高频词分析

使用微词云对2018年、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简介文本进行词频分析,剔除“成果”“形成”“发展”等常用词,保留词频排名前30的高频词。分析发现,2018年和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词频排名前30的高频词中,“专业”“教学”“课程”“技术”“标准”等词重复,说明这些内容是近两届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同关注的重点。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词频较高的词语有“专业”“教学”“课程”“育人”“创新”等,与2018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频词相比,“课程”“创新”“模式”等词的词频大幅提升且排名较为靠前,“育人”“创业”等词进入词频排名前30,说明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对“课程”“创新”“模式”“育人”“创业”等内容的关注增加。

(五)样本高频词共现网络分析

进一步对2018年、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简介文本排名前30的高频词进行共现网络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和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热点领域。与2018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更加注重“教学”和“专业”相比,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围绕“课程”“教学”和“专业”形成成果,对人才培养模式、标准开发、体系建设的关注比较集中,回应了前述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类别中“育人模式”和“专业建设”的占比呈绝对优势。此外,2022年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创业”“体系”等内容凸显,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成为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新热点。但总的来说,近两届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关注重点仍集中在围绕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评价、特色总结等方面。

三、湖南省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反映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成果与方向,是引领教育改革的旗帜,更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集中展示了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充分体现了湖南省职教系统近年来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当前,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数字技术深入各行各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需求迅速增长,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实践不断升级。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回应了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回应了实现湖南省“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回应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职业教育供给的需要,呈现出政策响应自觉性、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高贡献性特征。

(一)成果培育主体多元特征明显,响应国家政策的自觉性不断提升

在成果完成主体方面,高职(专科)学校占比高位提升,中职学校加速发力,湖南省职业院校主体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能力不断增强。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单一主体申报项目占比显著降低,学校与企业合作完成的项目数量增长迅速,成果培育正在由单一主体完成项目逐渐向多元主体完成项目转变。这体现了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培育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也体现了成果培育对跨界合作的需求。企业对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与申报的参与度提升,反映了企业正积极地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为产教融合注入新的动力。

一直以来,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要求;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加快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围绕“赋能”和“提升”提出“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重点任务,支持职业院校联合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培育主体的多元化趋势正是响应国家政策、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表现。

职业院校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面向产业、服务产业的类型教育比较优势,积极吸引企业等多元主体,汇聚行业企业优质资源,凝聚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合力。湖南职业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过程中深化产教融合,主动与企业等主体合作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创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动教学成果服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出一批申报主体多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人才培养的典型成果。

(二)成果完成人职务下沉趋势呈现,一线教师服务职教高质量发展支撑性不断加强

在成果完成人的职务方面,校级领导占比显著降低,中层干部和普通教师占比提升。其中,中层干部的增幅较大,整体呈现职务下沉的趋势,中层干部和普通教师逐渐成为获奖主体。这体现了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向扎根一线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倾斜的趋势及导向,同时彰显了湖南省中层干部和普通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能力不断提升的特色。

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要求“向一线教师和研究人员取得的成果倾斜”,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教学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质量与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密切相关。在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中,教师可以通过持续的科研活动创新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教学目标,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今年7月25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在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上提出,“让职业教育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铜腰’、脊梁,成为中坚”。为此,要把专业变成“金专”,把课程变成“金课”,把教师变成“金师”,把实践基地变成“金地”,把教材建成“金教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最终要通过一线教师实现,只有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操、教学研究等能力,才能使其深入理解和研究职业教育的特性和需求,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奠基,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三)实践检验的重要程度彰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不断增加

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平均完成时间和实践检验时间明显延长,这一方面体现了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者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教学成果的培育与检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职业教育教学科研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需要紧贴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

教学成果的产出需要根植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实践中总结教学规律、提出应对策略,再将教学成果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模式,助推破解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这也意味着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发展将更加注重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通过提高教学成果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湖南省各职业院校深耕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和实践,获奖项目往往关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需求,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湖南省各职业院校围绕湖南产业“老三样”(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和“新三样”(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现代石化)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根植实践、反哺实践,为湖南省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和国家实现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贡献度不断增加。

四、湖南省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的启示与建议

经过梳理发现,湖南省在近两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重做法、轻理论,只注重总结归纳经验做法,忽视凝练升华教学理论;二是重概念、轻内涵,部分申报书内容概念叠加、内涵单薄、深度不足;三是重延续、轻变革,过于依赖以往教学经验和已有成果,内容和主题革新魄力不足;四是重申报、轻培育,支撑材料丰富性不足,有“临时抱佛脚”之嫌。今年11月12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彭斌柏在南京召开的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宣传推广会上表示,教育教学成果奖要弄清楚四个“理”:一是道理,即教学改革在政策上的、实践上的、现实需求上的道理;二是学理,即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要符合教育规律、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教学规律;三是哲理,即教学改革体现的哲学思想、价值追求、思想境界;四是原理,即教学成果要提炼出模式、形成范式,可复制、可推广。基于此,在培育下一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过程中,湖南省各职业院校要立足政策、激发创新活力,根植实践、提升战略思维,掌握规律、重视经验积累,生成道理充分、学理扎实、哲理丰富、原理科学的教学成果。

(一)立足需求谋“大”,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

“制造强国”“产业转型”“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等主题是本届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涉及较多的领域,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能快速响应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但更重要的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湖南省各职业院校要在“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民之大事”等“大”的领域中寻找“小”切口开展研究,如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观照学习型社会和技能型社会建设、以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推进“职教出海”、提升关键办学能力等重大课题,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国家与地方战略。要于战略需求中找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回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重点领域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实际问题,如深化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将问题细化,以小见大,结合本地本校的办学基础、特色优势等,将问题研究深、研究透,将措施设计精、验证实,避免“大而无物”。

同时也应该看到,一线教师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深耕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进而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因此,湖南省要注重激发一线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创新创造与教学改革活力。强化顶层设计,通过完善激励制度鼓励中层干部、普通教师在学校管理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真问题,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赋能理念转变,提升一线教师的教学成果奖申报参与意识;加强能力培训,通过丰富的培训交流、经验分享、学术研讨等活动,提升中层干部、普通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能力和研究能力。进一步形成包括管理人员、教学人员、企业人员、行业人员的多层结构团队,并通过组织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具有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专业带头人,为下一次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打造坚强的研究队伍。

(二)立足实际谋“深”,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对不同级别奖项的实践检验时间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学成果的产出不是一项短期任务,更不能拿材料敷衍拼凑,而必须是长期培育的结果,需要立足于教学改革中的真问题,通过科学化设计、过程性实施以及充分推广应用等一系列培育过程,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从实践到应用的推广。因此,湖南省各职业院校在培育下一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实践探索。教师要真正沉入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疏通堵点;通过查阅文献、同行交流,分享学习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总结提炼教学规律,凝练优秀的教学方案,使教育教学过程固化,形成成熟的模式,产出成果。

同时,要重视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发展规律是教学改革的基本遵循,实践要有科学理论指导,才不会盲目“试错”;具体实践要上升到理论高度,才能成为稳定的实践。许多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历,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依循经验做法开展教学,但是缺乏普适性的理论支撑和理论提炼。理论对实践具有观照引领的定向作用、方法价值的定位作用、规约指导的定则作用,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需要在准确把握职业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成熟的制度和定型的标准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学习了解职业教育相关理论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理论逻辑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将成熟的教学行为抽象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标准。

另外要注意的是,提升理论水平并不是要“玩”概念,而是要提升抽象概括能力,对复杂的概念进行精确界定,将繁杂的教育现象进行精炼概括,抽象成既具有高度又易于理解的科学理论。不应沉迷于使用无序混乱又复杂的概念,而应努力将内容做厚重,将语言理清晰,增强材料的可读性。

(三)立足问题谋“远”,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往往基于学校原有教学实践和基础课题,在长期实践中产生和完善。湖南省各职业院校需要掌握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生成规律,提前谋划,参照国家职业教育工作重大决策、省级层面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学校层面改革发展的目标,立足学校自身发展基础和优势,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校企合作需求,结合教师的专业特色和教学特点选好方向、定好主题开展探究。

要重视成果的积累和实践。积极参与省级、市级等基础课题的申报与研究,通过培育省市级课题,积累研究经验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在实践中积累标志性成果,保持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延续性。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高水平竞赛,获取含金量高的荣誉和奖励,丰富教学成果奖培育的实践,培育生成有创新、有水平、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要加强主题和内容的创新性,以原有建设经验为基础,逐步拓展探索新领域,避免“炒冷饭”。如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2018年“‘芙蓉工匠’新生代职业素养培养研究”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2年该校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对高职“课堂革命”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提出“变革课程形态、变革课堂形式、变革评价方式”的理念,探索“智课程、智课堂、智评价”新路径,成为高职课堂革命的生动实践、课程改革的成功之作,再次荣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获奖项目主要围绕教学体系构建、项目化课程开发、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开展研究,2022年该校将专业建设高位谋划,探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建设,聚焦失能康复、失智照护、慢病管理等养老刚需及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需要,主动适应新业态,实现专业群与老龄事业、养老产业同频共振,行业、企业、职业、专业“四业”联动,蝉联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在下一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与申报过程中,湖南省各职业院校应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机制和举措,在重视教学实践经验积累的同时,加大对主题和内容的创新力度,回应职业教育改革热点,为全国提供教育教学改革的“湖南样板”。

(四)立足效益谋“精”,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梳理全国相关统计数据发现,湖南省2018年、2022年的获奖率排名均为全国第11位,且一等奖获奖数量偏少,获奖率偏低,这说明湖南省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的精品成果较少,“含金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数量和质量作为内涵式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缺一不可。但由于量化指标更为外显,以致出现过分看重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做法。一个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往往是在科学选题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实践设计,进而通过大量可靠数据的积累,最终形成可推广和借鉴的方法、模式或体系,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总结和提炼,对培育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湖南省各职业院校在培育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过程中,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实现质的突破。

从增加“量”的角度来看,湖南省各职业院校要理清思路,做好选题策划,从多角度广泛尝试;强化实施,注重积累和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材料,拓宽成果的内容维度;丰富材料,在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扩充应用案例,以此形成更多的教学改革成果。

从提升“质”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国家“双高”院校要当好“主力军”,充分发挥引领示范的作用,提升教育教学成果的创新性和应用性,做优教学品牌;另一方面,省级“双高”院校、“双优”学校要当好“生力军”,在学习借鉴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重视设计的科学性和实施的过程性,创生出更多新的成果;此外,要把行业、企业作为“常备军”,汇聚教育界、产业界、科技界等社会多方力量,共同探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更优途径,发挥行业、企业重要的支撑与驱动作用。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米高磊老师对本文的数据分析有重要贡献,特此感谢)

编辑:王轶诺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