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佳奕 王晶晶)9月25日,第七届长株潭地理教研共同体活动暨“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成果展示在株洲市外国语学校举行,活动由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湘潭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株洲市外国语学校承办。主讲嘉宾和来自长株潭三地的各校地理教师们共聚一堂,共同学习和探索了“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
本次长株潭地理教研活动以“课程融合,素养提升”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地理教学的热点问题、分享优秀教学案例、交流教学心得等方式,促进地理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整场活动通过3堂课例展示、3场经验分享、1个主题讲座、1次实地考察方式进行。
株外校长饶婷致辞,感谢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芦淞区教育局和长株潭地区各兄弟学校的对株外的关心支持,并表示能够承办本次活动,是大家对株外办学品牌、地理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的高度认可。指出地理是一门既具有科学性又充满人文情怀的学科,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期待我们的老师们能够继续发扬合作精神,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孩子们点亮地理知识的灯塔,引领他们在地理的海洋中遨游。”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齐长新指出,面对新课改新中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三市教育共同体应更加紧密合作,共同探索,不断创新,确保地理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继续深化合作机制,他提出三点希望:在共同体的平台中,加强课程与考试的衔接研究,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研究新课改精神与新中考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复习策略;强化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建立常态化的教师培训机制,利用线上平台开展远程培训,提升教师的新课改实施能力和新中考备考能力;拓展合作领域和增强合作效果,让优质教育资源在三市之间自由流动,惠及更多的师生,让地理教研活动成为三市教育合作的一张闪亮名片。
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吴同秋进行《地理思维和象理用》题讲座主题。讲座中,他将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形象地概括提炼为“象”“理”“用”三个部分,详细阐述了“象”“理”“用”的概念与内涵、理论基础、实践意义。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地理教师周丹带来《长征“路途”之艰——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影响》课例,整个课堂非常流畅,娓娓道来,课堂反响热烈。
湘潭市益智中学教师陈鑫带来了一堂切中时事热点的《特殊天气与气象灾害》。课例开场用时间轴把气象灾害引出,将综合思维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设计学习活动也让学生动起来。
株外教师杨佳威带来了一堂妙趣横生的《中国的地形》。这堂课从学校所处的凤凰山导入,最后再回到凤凰山去,情景贯穿这堂课始终,从学生生活的经验入手,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沙龙研讨活动中,株洲市九方中学地理教师王幼俊、湘潭县教研室地理教研员林爱民、湘潭江声实验学校地理教师张琪分别就《学科大概念统领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学习为导向的思维课堂》《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思考与探索》三个主题,开展了经验分享。
王幼俊提出:“学科大概念是统射、整合零散的学科知识,指向教学的核心任务和学科的核心内容,能够揭示学科的核心本质,反映学科的核心观点。”林爱民认为,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的教学模式中,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学生,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习内驱力,在课堂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从而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深度思考的习惯。张琪分享了县城道路分布与命名的具体案例,“地理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在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因地因校来开发地理实践探究。”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深刻领会‘地理+”’的跨学科教学理念的重要意义,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运用。”活动结束后,株外地理教师王晶晶表示受益匪浅。
编辑:曹鑫宇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