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要闻 > 权威发布 > 详情

湖南:前瞻布局 统筹调整 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2024-07-04 10:30:01 来源:人民教育 作者:

民小编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这是对基础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的重大论断。建设教育强国,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教育基点作用,深化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人民教育》特别推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厅长笔谈”栏目,聚焦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下,邀请各省(区、市)教育厅厅长笔谈在系统谋划教育强国建设中如何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的战略定位、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天,一起来看湖南省如何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和师资配置,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湖南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主动应对学龄人口变化,积极稳妥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和师资配置,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加强统筹谋划,下好“先手棋”

学龄人口变化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最直接、最深远,也是可预测、可研判的。这就要求各级必须下好“先手棋”、算清“明白账”,推动教育资源持续高效利用。湖南着力在三个方面加强谋划布局。

一是超前研判,高位推动。2021年湖南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随后省教育厅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初步评估并迅速报告。2022年8月以来,通过模型预测先后多次向全省发出预警,提醒各级科学应对学龄人口波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指示,省委书记沈晓明到全省14个市州调研都反复强调要提前研判学龄人口变化对教育的巨大影响,精准预测、科学谋划、主动应对。

二是深入调研,全面盘底。省教育厅结合主题教育组织开展教育强省建设大调研,聚焦“应对学龄人口变化、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等问题深入调研,全面研判形势、摸清基础教育各学段“家底”,查找问题、寻求对策,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政策出台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是及早部署,迅速行动。先后在全省年度教育工作会议、全省县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题培训班上作出动员部署。将“适应学龄人口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写入最新出台的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教育部等三部门关于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要求,专门就应对学龄人口变化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和教师配备发文,并召开全省会议作出专题部署,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规划和工作方案。

稳慎调整优化,打好“主动仗”

湖南是教育大省,人均可支配教育财力有限,通过调整布局、整合资源实现基础教育整体扩优提质,是湖南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是合理优化学校布局。在全国率先出台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为学校布局和建设提供了地方性法规保障。科学布局幼儿园资源,在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实现乡镇公办园全覆盖,对学前教育资源富余地区,引导办园质量较差、幼儿人数较少的幼儿园合并、撤转。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近三年建成乡镇寄宿制学校1197所,高标准建成芙蓉学校101所,提质改造乡村小规模学校1883所,优化整合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3022所;鼓励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资源有富余、具备条件的可以开办学前教育。适度扩充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通过新建普通高中、挖掘现有普通高中办学潜力、统筹使用义务教育富余学位等方式,适度控制学校规模。将县中“徐特立项目”建设纳入2023年、2024年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首,两年计划投资35.7亿元支持100所县中开展标准化建设,可增加学位60480个,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

二是精准优化师资配备。合理设置师范专业,有序增加紧缺学科和初中、高中教师培养,增扩教育硕士、博士招生规模。落实学前教育教职工配备标准,争取提高编制内职工比例。严控小学教育新进教师,并通过补充短缺学科教师和其他学段等渠道对教职工进行分流。通过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银龄教师计划等方式,补齐初高中阶段教师数量不足、质量欠缺短板,近五年招收培养公费师范生5.49万人。完善落实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机制,启动三轮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试点工作,36个试点县共交流轮岗1.6万人次。加强与编制、人社等部门协调联动,出台配套政策,推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结构性调整和岗位动态调整;优化教师提前退休、转岗调动、试行小班化教学等政策措施,确保各学段教师平稳渡峰过谷。

三是适当优化支出结构。落实教育投入法定责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补齐办学条件短板。公办幼儿园连续两年作为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共增加学位52万个,近3年共提供普惠性幼儿园学位21.4万个;推进教育领域国有“三资”清查处置与管理改革,做到盘活资金及处置收入原则上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发展;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22亿元支持实施“薄改能力”提升。把经费向薄弱地区和学校倾斜,将更多资金用于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内涵发展和保安全稳定。每年投入3200万元设立基础教育教改教研项目,重点支持一线教师参与教研教改;省财政连续12年每年安排校车奖补资金1亿元,解决学校撤并后学生上下学接送难问题。加强新建和整合学校配套保障,综合考虑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师生生活场所的维修改造与建设,确保学校配套设施全面跟上。

四是妥善优化推进机制。坚持省市统筹,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统筹规划、决策和执行的工作机制。充分考虑学段衔接、地域实际与群众需求,坚决做到不增加群众就学负担,坚决防止强制撤并出现新的“空心校”,或因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甚至辍学。坚持审慎推进,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广泛听取意见。坚持依法调整,严格履行论证、公示、公告等程序,切实加强资金监管,防止“卷钱跑路”。

全面提升质量,出好“组合拳”

质量是办学治校的核心。湖南坚持聚焦用力、久久为功,一锤接着一锤打,一棒接着一棒干,着力巩固“湖南基础教育好、湖南教育基础好”的美誉。

一是着力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多渠道增加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2023年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幼儿占比分别提升至95.35%、91.17%、57.72%,全面实现“十四五”目标要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化管理,逐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对口帮扶。规范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坚决遏制“掐尖”“买卖生源”等招生乱象。

二是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省委、省政府出台提升义务教育质量“20条意见”,首次将122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召开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推进会,把基础教育纳入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推广阅读教育“双峰经验”,全面实行中考省级统一命题,组建基础教育“教指委”,印发义务教育20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推动形成“大抓教学,狠抓质量”的格局。

三是着力推动优质资源共享。持续改革办学模式、创新管理体制,指导各地采取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结对帮扶、学区制管理、开设优质学校分校等方式,加快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和新优质学校。开展“大湘西地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组织长沙地区优质中小学校通过委托管理、对口帮扶、共建共享等方式对大湘西地区开展全县域、全学段、全学科的帮扶。坚持整省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发布“智趣新课堂”“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等具有湖湘特色的品牌资源。

四是着力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落实师德违规问题查处和定期报送制度。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计划,遴选100名省级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建设110个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培养1120名卓越教师校长和4400多名市县青年骨干教师校长。坚持统筹推进与分级实施,不断完善教师培训体系,近三年来共培训教师23.6万人次。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夏智伦)

编辑:余杏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