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高等教育 > 高教人物 > 详情

新晋院士、中南大学教授赵中伟:世界“钨”脊的攀登者

2023-12-13 15:59:53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湖南教育新闻网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记者 余杏 通讯员 王建湘

11月22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赵中伟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近日,记者来到中南大学采访赵中伟,他身着一件纯黑的棉袄和一条泛白的牛仔裤,犹如一位亲切的邻家大叔。

谈及被选上院士的感受,赵中伟说:“个人渺小,平台伟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能有幸获得‘院士’头衔,除了个人努力,更得益于学校这个平台。”

微信图片_20231211140006.jpg

做研究就要做最难的

28年来,赵中伟一直在研究钨元素,为什么要研究它呢?他的回答是“解决‘卡脖子’难题”。

作为硬质合金等的关键原料,钨被誉为“工业的牙齿”和“战争金属”,一直被列入国家战略储备物资,广泛用于机械、建筑、交通、电子、化工、轻工、纺织、军工、航天、科技等各个工业领域。

20世纪90年代,虽然我国钨储量居世界第一,但钨储量中难处理的白钨约占78%,钨的提纯技术一直是个“卡脖子”难题。

当时国外学者通过理论分析,普遍认为氢氧化钠(碱)分解白钨矿的热力学驱动力太小而不能进行。中南大学研究团队通过深入研究,经过反复实验,突破了这一理论禁锢,建立了白钨矿碱浸出的新理论,使常规的高压釜分解白钨矿浸出率高达98.5%。

白钨杂质极高,特别是钼,因其与钨元素性质极为相似,往往相互伴生,简直就像“双胞胎”,要将它们分离并不容易。“那时候我很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觉得做研究就要做最难的研究。”赵中伟介绍说。

“一定要攻克这个世界难题。”在中南大学冶金馆的实验室里,赵中伟和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验,成功研发“高效选择性分离钨钼技术”,可使占我国钨资源40%以上的钨钼共生复杂矿得到有效利用,该成果迅速在国内广泛推广应用。

赵中伟团队还针对传统钨离子交换过程产生的废水问题,开发出高浓度离子交换转型技术,使废水排放量减少了80%~85%。研究团队还发明了钨酸盐溶液中杂质的深度去除等新工艺,并且通过这些新技术,对接生产出高质量的钨粉和碳化钨粉,用于制造新型的硬质合金制品。

这些技术构成的难冶钨资源冶炼技术体系,成为当前钨冶炼的主流技术,显著提升了中国钨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以该套技术为核心的“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攀越“钨”脊的同时,赵中伟还瞄准了“提锂”。2010年,他作为带头人和团队的科研人员研发“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解决了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提锂的难题。这项技术,为占我国锂资源80%的盐湖锂的开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科研更应注重“灵活的大脑”

2022年5月,赵中伟给学生写了一封信。信中他向学生们分享了书单,以及对读书的见解、思考的方式等内容。赵中伟从小爱读书,在父亲到书店工作后更是如鱼得水,《十万个为什么》《欢乐的海》《原子、细菌、化学武器的防护》《水浒传》……无论是科普书还是小说,他都看得津津有味。

互联网还不发达时,赵中伟常在图书馆一坐就是半天。他能准确说出许多书在图书馆的正确位置,因为这个技能他也被学生誉为“图书馆GPS”。

“做研究,不看书,就不知道天底下有什么。但看了书,照着别人的做,就没创新。”赵中伟觉得,多读书对学习和科研创新至关重要,不光要读本专业的书,还要读专业之外的书,比如伽莫夫的《从一到无穷大》、达西•汤普森的《生长和形态》、丁照的《理解自然》,还有《三国演义》《红楼梦》等。

“科研也好,教学也好,都要解放思想。”赵中伟说,钨钼分离、从白钨矿中除锡,很多时候遇到难解的瓶颈,他都是在读书和思考中获得灵感,解决问题。

比如,钨钼分离在当时是个国际难题,彼时的教科书、文章、杂志上几乎没有先例可循。赵中伟一有空就泡在图书馆查找关于钨钼的资料,但进展并不大。于是他开始涉猎更广泛的内容,“直到有一天,我们翻到了钼的配位化学与成矿机理方面的文献报道,才感觉找到了灵感。”

教书也要像科研一样钻研

在采访过程中,提及老一辈的老师们,谈到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科研的坚守,对自己的关怀,赵中伟一度哽咽。“我很幸运,能够遇见这么多的好老师,所以我也想将他们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名科研工作者,赵中伟的理念一直都是科研和教学“两手抓”“两手硬”。“教书好比搞科研,也要有一颗爱钻研的心。”赵中伟说。

赵中伟教授的《冶金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然而,这堂课每次都座无虚席。

“赵老师从来不会用很高深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他讲课都特别浅显,能把一个复杂的模型以最简单、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赵中伟用所有学生都能听得懂的话来讲述,信手拈来的典故和妙趣横生的比喻、艺术化的讲课手段让学生们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赵中伟表示,教书是要“面向对象”“以生为本”。他认为“大道至简”,因此,他讲课都追求浅显,用学生听得懂的话来进行授课,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授课内容的深浅度。

除了教好书,赵中伟更是时刻践行着“对学生好一点”。

赵中伟的学生刘旭恒和记者分享了一个他上学时的细节:做实验总是隐藏着很多危险,比如在试剂中加水可能会冒火花,加热时玻璃可能会炸,每到这些关键时刻,赵中伟总是将学生护在身后,确定没危险了,才让学生们上手操作。

赵中伟独特的教学方式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获得了学生和学校的高度评价。在每年的教学检查中,赵中伟都被学生评为“最满意的老师”;同时,赵中伟也多次获得中南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之最佳教学创新奖”“我最喜爱的老师之最佳教学手段老师”“湖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

“评上院士,是对我过去工作的一个肯定,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采访结束时,赵中伟说。

编辑:余杏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