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评论 > 详情

让大学生听课“坐前排”要“管而有度“

2023-11-22 15:32:33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曹灿辉

据央广网微信公众号报道,近日,多地高校督促学生上课“坐前排”一事引发网友热议,话题#多地高校督促学生上课坐前排#登上热搜榜。四川美术学院、陕西榆林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吉林省长春大学、新乡医学院、河南工学院等高校都下发了相关通知,要求对前排就座情况、到课率、上课状态等情况进行摸排。有的高校还规定,若学生多次犯规,可能需要家长来校“陪读”。以此开展高校学风建设活动。

高校学生上课主动“坐前排”,一般能够体现学生愿意接近授课老师,用积极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上课学习效果。不过,当下,一些高校大学生上课“心不在焉”也并非个别,社会各界多有担忧。多地高校不约而同盯上课堂“坐前排”问题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本意并无不可。事实上,2018年6月,教育部就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让大学生听课“坐前排”,应是高校一种“增负”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考核“过程性评价”,有利于改变“上大学混日子”印象,倒逼学生回归学生学习本分。

然而,凡事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一些高校让大学生听课“坐前排”过于执着,比如有的高校规定,若前排未坐满,则由学委将最后一排同学名单记录,汇报给任课老师和辅导员,用上行政处罚手段,未免“用力过猛”,有形式主义之嫌。一则“前排”也只是一个位置,不宜赋予太多的含义,用太多力气去治理,是得不偿失。二则学生有个体差异,也有学生喜欢后排安静环境听课,“过分”强制要求学生听课“坐前排”,也会对这些学生学习效果形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前排坐不满就认定最后一排学生“违规”,甚至要求家长“陪读”,则可能侵犯学生自主权。如此像对待中小学生一样对待大学生,可能视野和格局都有点“小”。

再进一步看,大学生听课不“坐前排”、不抬头、不互动,原因不能简单归咎于学生。试想,有的高校课堂味同嚼蜡,老师照本宣科,不是念PPT,就是放视频,严重“划水”,学生能有听课积极性吗?而有的课堂老师风趣幽默,干货满满,没有“水分”,学生场场爆满,“前排”哪还有什么“空位”?比如,在华中师大教授戴建业等名师的课堂上,非但前排座位抢不到,经常连教室都进不去。

高校加强学风建设,让大学生听课“坐前排”要“管而有度“,疏堵结合。一方面高校要强调课堂纪律,鼓励学生“坐前排”,把握好尺度,对于上课形式和学生表现作好考核,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同时,好好听课是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不能因为某一堂课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有味”就厌学,更不能将其当作自己不认真听课的“挡箭牌”。

另一方面,要在用课程和师资的优化吸引大学生听课“前排坐”上多下功夫。提高学生听课“坐前排”兴致,将学生反馈与专业评判纳入课程设计、授课质量评价体系,对“水课”该淘汰就淘汰。同时,要合理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可选择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的“金课”,从根本上提升高校整体教育质量。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