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杨靖舟毛雨浓
一座山的意义,不仅仅是看它物理上的雄峻,还应从“波澜壮阔的文明史”的高度来衡量。
譬如岳麓山。她荫佑着湖湘古往今来每个个体,却超越一般的山水概念,而成为数千年来人事变迁、文化沿革的历史见证,最终演化为一个凝聚着湖南人情感和思想共识的文化符号。
11月13日,第二届岳麓书会在长沙开幕,“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遍及三湘四水。
这一场新时代的书会,何以“岳麓”为名?
让我们回归一座山,寻找那些古老而新鲜的答案。
以“岳麓”为名,揭示千年文脉的活力密码,以深沉的文化自觉融通古今,传承湖湘大地的文化火种。
“爱读书,养浩然之气”,是一座山的滋养。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清乾隆时长沙知府李峨峰的联句,代表着前人对岳麓山的敬仰。这座山,见证了湖湘文化的源起和勃兴,也象征着经世致用思想的源头活水。
岳麓之于湖南的意义,远不只是一个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基因的内植,给了湖南以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
它是风景之山,更是一座精神高峰。
千年弦歌不断,萦绕岳麓一山。清乾隆帝御书的“道南正脉”匾额、朱张会讲的礼堂、岳麓书院名流辈出的显赫、湘学“自振于他省之外”的岸异,无不彰显“岳麓”独领风骚的千年荣光。
值得一提的是,“岳麓书会”的得名,也是受互联网岳麓峰会的启发。
湖南作为互联网大省有“岳麓峰会”,作为文化大省、出版大省,理应有“岳麓书会”。2022年11月,首届岳麓书会开启,一“书”一“网”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得益彰,成就了新时代湖湘文化“岳麓”双子星座的品牌佳话。
当下,第二届岳麓书会重装再启。书香连接千年文脉与城市文脉,培铸中华文明的不朽根魂。
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阅读盛宴,纵横捭阖,求解出版强国的方略;也是一场开诚布公的思想碰撞,以书会友,用一颗星散开满天星。
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将回归时代需要。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就要脚踏实地,从湖湘文脉里找到作用于今天的通道,而“书山有麓”是一条很好的路径,既能唤醒人们心中的文化自觉,也能唱响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以“岳麓”为名,立足湖湘千年思虑,坚持中华文明道统心传,引领“书香湖南”走向宏阔的人民大众。
“读好书,享开卷之美”,是一座山的睿智。
冯友兰先生曾为岳麓书院题写:“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沅生芷草,澧育兰花。”湖湘人才济济的局面,始于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也始于岳麓山的千年文脉。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而传承是基础。
▲11月11日,第二届岳麓书会·青年阅读市集在长沙后湖启动,一位小读者在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摄影:李丹)
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连续10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发来贺信,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随着全民阅读的种子播下,田野阡陌、菁菁校园、社区旮旯、机关院落、虚拟网络,“读书人”愈发成为随处可见的美丽风景。
从2022年到2023年,两届岳麓书会,为无数人点亮启智明灯,更借助科技的力量,丰富多元阅读体验,让人们爱上阅读,借以推动湖湘文化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
从“全民阅读”到“全民悦读”,这是湖南立足自身文明深刻思考后的起而行之,更是湖南以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为自己“精准画像”,回答“何以岳麓”“何以湖湘”,引领“书香湖南”走向宏阔的人民大众。
以“岳麓”为名,以坚定的文化自主和历史自信,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善读书,启创新之智”,是一座山的远见。
千百年来,岳麓山见证了湖湘文化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禀赋。
新时代,随着岳麓山大学城、麓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高地拔节生长,“岳麓”的内涵扩展变化,真正成为一种创新意识的象征。
当下的湖南,需要用好改革创新这把“万能钥匙”。而文化是时代的先声,文化产业尤需创新进取,方能不负时代厚望。
无论是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还是湖南发布现代化产业体系“图谱”,抑或是省委书记沈晓明主持召开省属文化企事业单位座谈会,都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产业创新的期许。
而岳麓书会,无疑是湖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路标和醒目品牌。
▲乐之书店·天心店一角。(摄影:李丹)
作为岳麓书会主办单位,湖南出版集团和中南传媒守正创新的进取姿态为外界熟知,近年来更是摸索出了一条“头雁”之路。
如,推动出版与科技深融,在数字出版、互联网教育、媒体融合等领域加快产业布局;打造立体化数字产品体系,将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入出版全过程,等等。
在发展的轴线上,这艘文化航母,正以坚定的文化自主和历史自信,顺应其命维新的现代化趋势,不断创造更多的文化经典。
如果说中华文明是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的交织,那湖湘文化就是那一湾深海中跳跃的浪花。湖南从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中理解过去、现在与未来,正以“岳麓”为名,推动着全民阅读持续走深走实,创造新时代湖湘文化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