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评论 > 详情

中小学生课间“圈养”何时休?

2023-11-01 10:00:18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王红峰

学生在课间时间活动受限的现象,早在2015年就引起热议,人民日报做过学校课间活动变“圈养”的现象的相关报道。时至今日,课间“圈养”仍未消失。近日,山西晋中一位老师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吐槽“课间圈养”:7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偌大的校园空空荡荡……甚至,据媒体报道,有学校出现“高中生要带通行证才能进厕所”的规定。(10月27日南风窗 )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77.2%),高于初中的比例(69.8%)。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从上午八点入校到下午四点半放学,课间除了上厕所不能出教室,午饭分发到教室,午休时间孩子也不能随意走动、打闹,只能看书或趴桌子上睡觉。南风窗记者报道“被圈养的中小学生,连厕所时间都快没了”。家长们呼吁: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让他们能出教学楼玩耍。

课间限制学生到操场活动,除了上厕所不许出教室是不少中小学校的规定。究其原因,是一个“怕”字,怕学生受伤,怕承担责任。但学校和老师不能因为怕出事,就把学生“课间圈养”了事!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规定,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为此,学校要从推进素质教育、改善学生体质的高度切实负起责任,着力在学生安全教育上下功夫,而不能图省心把学生“拘”在教室。教师除了不拖堂、不变相占用课间时间、不挤占体育课之外,应指导学生进行安全有益的课间活动,鼓励孩子多出去玩。

作为家长,要充分理解学校的苦衷,课间十分钟孩子打闹出现一些擦破皮之类的伤害,要客观理性看待。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指导意见,明确界定学校、教师的责任,在依法治教、建立完善校园伤害保险机制的同时,督促学校改变“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让学生在课间“皮”一会儿,使课间充分发挥对课程学习的调节作用。

近年来,轻则焦虑厌学,重则抑郁等,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多发。有研究表明,体育活动能降低青少年的悲观感,是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从学生身心健康角度,“课间圈养现象”也该改变了!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