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评论 > 详情

对“课间圈养”要全面看待和应对

2023-11-01 10:00:32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余明辉

近日,山西晋中一名老师发布视频吐槽“课间圈养”现象愈发严重,7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但是学生表示也很无奈:“课间时间10分钟,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无独有偶,陈女士的儿子就读于杭州市区的一所公办小学,“老师说了课间不能下楼,也不能跑跑跳跳,甚至还不能大声说话。”陈女士表示:“学校里还有老师会巡查,看谁下课了在走廊上奔跑。有一次儿子回来说班里有同学被‘抓’了。班级因此还被扣了分,班主任就批评了全班同学。”(央视网10月29日)

本应是课间十(二十)分钟,却被严重的“侵占”和缩水:前几分钟被“拖堂”,后几分钟被“提前上课”,剩下的几分钟无疑成了鸡肋,只有待在教师;本是活动身体、放松大脑、跑跳沟通的课间活动,却连轻松说话、跑跳等基本动作都不准有,又如何锻炼身体、晒太阳获得片刻的休息?无可否认,“课间圈养”是一个客观的普遍存在,这无疑令人遗憾。

但更令人遗憾的是,“课间圈养”现象,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也不是今日才引起舆论的关注,而是一个时常引发舆论关注、且屡禁不止的问题。值得追问的是,这一现象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成为痼疾一样的存在?

表面看,这是学校和老师的原因。毕竟,不允许对学生“课间圈养”,是早就有明文规定的。比如早在2021年5月教育部通过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中就明确要求“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有明确的规定不执行,这毫无疑问是学校和老师执行素质教育不到位的一个有力表现,也是畸形教育政绩观下的一个“苦蛋”。客观而言,这样说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学校和老师“课间圈养”问题的一个根源所在,是包括学校、老师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等必须正视和纠偏的一个问题。

但我们也要深刻思考的是,当体育成绩、防近视等学生身体素质,已经成为中考不可或缺的计分成绩之一,而且占比分数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体育成绩也成为显性教育政绩的背景下,为什么把“分分学生命根”一直视作教育圭臬的一些学校和老师,为什么还是不能有效的重视体育(包括课间十分钟)呢?

这恐怕不是学校和老师等不知道体育的重要,也不是不知道进行课间活动对学生身体和考学意味着什么,而是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家长闹腾、举报造成的。

此前,很多校园事件,包括课间活动摔着碰着,学生、家长第一时间都得怪老师没看好孩子。轻则一顿数落,重则告到校长那里,甚至发到网上曝光的也不在少数,以至于现在很多老师都不敢轻易让学生做课间活动,课间只有把孩子都圈在教室里,才能承担好安全责任,不至于出点问题就有找不清的麻烦。说到底这表面看是家校双方不信任、互相不体谅导致的,而根本上则是学校老师教育权的边界还不够清晰,老师“执鞭权”的范围还不够明确。

亦因此,面对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课间圈养”现象,固然有学校和老师的问题,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依法依规给学生完全开展课间活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一位责怪学校和老师,而是也要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背后目前老师教育权和“执鞭权”的不够清晰问题,并为之立规明界。同时,作为广大家长,也要明白课间活动意味着什么、可能发生什么,并给予学校和老师最大的善意理解,让他们放下包袱放开手脚积极为学生开满课间活动课。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