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评论 > 详情

“劳教结合”是劳动教育应有之义

2023-10-23 15:22:32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 张玉胜

“当前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既要避免‘有教育无劳动’的现象,也要避免‘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文君说。那么,如何做才能让高校的劳动教育既有劳动又有教育?大学生需要怎样的劳动教育?当前高校劳动教育中还存在着哪些困难?如何在劳动教育中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科研优势?近日,记者采访了多所高校,力图在这些高校的困惑和探索中寻找突破的方向。(10月16日《中国青年报》)

“德智体美劳”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和相辅相成有机整体。劳动课已被相关教学大纲列入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必修课,但由于学业压力和文化课考试的指挥棒效应,“劳动课”教学常常被虚化或边缘化,以致到了大学阶段仍缺失该有的劳动观念和基本动手能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文君有关避免“有教育无劳动”和“有劳动无教育”现象的观点,无疑道出了“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

在校园“五育”中,“教书育人”是其统领各方并贯穿始终的最根本教育宗旨。而“劳动教育”课则更具有实践性和教育性的双重特点。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希望学生们在劳动教育中认知劳动、体验劳动并由衷热爱劳动,而且能从劳动实践中获得教益与启迪。劳动教育的一般作用,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学以致用,并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紧密相关。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孩子们崇尚劳动和热爱劳动的价值观,这就是德育;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思考其原理与奥秘,并努力改进与提升劳动效率时,劳动教育就成为智育;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达到强健体魄、增强体能的作用,其功能就相当于体育;当我们引导孩子们发挥聪明才智去设计关于劳动的美的成果时,劳动教育就不失为一种美育。

透过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关联性和综合性特质,人们或可更能深刻认知理论联系实际至关重要性。在劳动课教学的具体操作中,不能满足于徒有虚表、敷衍了事,仅仅为完成任务而授课,而应该有更具体验感和深入思考的空间,让劳动教育既有“劳动”又寓“教育”,这应该是劳动教育课设置的初心与落脚点。回望当下的高校劳动教育,其面临的困境:就是不少大学生既缺少最基本的劳动技能,且又不屑于从最基本的劳动教育做起。

教育部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在已有课程中专设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相较于中小学教育,高校的劳动教育应该能真正对接到学生就业、且经过了持续训练的全过程育人,不能只是蜻蜓点水式的劳动过程;既要提高其基本生活的劳动能力,更要培养大学生不惧劳累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让他们深层次理解劳动的意义;要把劳动教育与学生的创新创业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科实践在学校就能落地;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不经常体验到的挫折,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应变能力。只有通过劳动教育充分历练的学生,才能在社会上较快适应,懂得奋斗的可贵。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