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新华社报道,湖南长沙规定,不得将面向社会开展的宣传教育、信息采集和调查统计等事项通过学校转嫁给教师;烟台市教育局要求,不得强制或以与考核挂钩等方式要求教师安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App、关注平台公众号以及参与点赞投票、问卷调查、网络答题等;山东青岛市市南区提出,建立教师不合理工作负担清理机制……近期,多地陆续发文,对给中小学教师减负作出具体规定,引发关注。
近些年来,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不过,一些地方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过重仍然很常见,有的地方种类多达10余种,不仅有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检查、评比,还有消防安全、防溺水、反诈、普法、动员学生家长打疫苗等,甚至一些其他政府部门的创建类工作也让学校教师来完成。
事实上,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过重,挤占了他们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时间,把教师们累得够呛,实在吃不消,有些还引发家校矛盾。特别是一些点赞投票、人物评选、工作留痕等工作,浪费人力物力,更传播新的形式主义,不利于培养教师扎实肯干、脚踏实地的优良品质,也会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产生不利影响。
出现这种现象,折射有的政府部门推动工作作风不实,将部分本职工作“甩”给学校教师。同时,一些地方缺乏相应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工作职责范围,缺少对此类问题监督管理机制。另外,一些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小学教师减负不到位、不彻底,用“减负文件”落实“减负文件”,用“具体规定”执行“具体规定”,图形式、走过场,结果是中小学教师减负雷声大、雨点小。
从目前教育“双减”来看,要求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之中。可见,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刻不容缓。早在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将教师督查评比考核事项减少一半以上,坚决杜绝向教师强制摊派无关社会事务,并对教师借调、表格填写等事项作出安排。当下,长沙市、烟台市、青岛市等地要求,不能再让中小学教师被非教学任务所累,无疑是贯彻国家政策的必要务实之举。
让中小学教师回归教学 “主业”,别让他们被非教学负担“绑架”,关键在落实。一方面,各地政府要完善学校非教学任务准入机制,明确教师工作职责范围和学校拒绝非教学事务干扰的权利和保障制度,设立投诉专线,定期对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和学校严肃问责,使增负者付出代价。另一方面,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评比考核等事项总量和频次,剔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切实为中小学教师松绑减负,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教师,让他们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