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专题策划 > 详情

探索市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郴州模式”

2023-05-04 13:51:37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李鸿春

图片.png

近年来,郴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为办学宗旨,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根本目标,以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为重要途径,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职业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构建德育工作体系。印发《郴州市推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以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时代精神、道德和法治、国家安全、就业创业、职业生涯发展等为重点的分层递进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统筹兼顾、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可评可控、德技并修”的新时代中职学校立德树人一体化长效机制。建好德育工作队伍,着力建好学校“一把手”主抓的德育工作管理队伍,聘好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班主任队伍,育好思想品德好、专业能力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好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员队伍,选好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队伍。

丰富德育内容载体。上好中职学校新生“第一课”,以“青春强志、德技修身、匠心铸魂、人人出彩”为主题,寄语学生心系家国、修身立德、练就本领、出彩人生。组织好红色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挖掘郴州本土红色资源,弘扬中国革命光荣传统。利用升旗仪式、入党入团仪式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纪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用好中华传统节日,持续开展经典诵读大赛、书画展、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典范人物故事,推进“大国工匠进校园”“劳动模范进课堂”“优秀中职毕业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培育学生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走进战争遗址、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部队训练营地等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学生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开展红歌比赛、学党史演讲比赛、才艺比赛、“青春向党,男儿自强”男子篮球赛、“青春向党,国球风采”乒乓球赛、“青春向党,英姿飒爽”中职生女子排球赛等文明风采德育实践系列活动,焕发职校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健全综合评价机制。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德育评价机制,发挥德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导向性、引领性作用。要求各学校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年终考核、晋职晋级、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把学生思想品德的评定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毕业的必要条件,以及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每年在全市广泛开展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思想品德学习标兵评选,授牌一批德育工作示范性学校和德育实践基地。

二、创建特色学校,打造中职教育优质品牌

提升院校基础能力。郴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中职攻坚计划”,跑出农村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近年来,全市累计投资近30亿元,新扩改建一批县域中职学校,桂东、桂阳、汝城、临武、嘉禾、安仁6县职校实现整体搬迁,永兴、宜章、资兴3县市职校进行改造提质,新增校园面积315 685平方米、学位15 000多个。建设校内实训基地389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8个、校企共建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125个。2021年,启动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建设,目前全市有20所中职学校一级指标已达标,达标率95.23%,达标比例居全省第一。投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2.4亿元,推动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二期工程、郴州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工程、郴州工业交通学校改扩建项目建设。新增郴州思科中等职业学校、郴州市远恒佳南岭中等职业学校2所中职学校,增加学位6900个。

优化专业布局调整。坚持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引领之路,充分发挥全市各职业学校的人才特点、地域优势和产业布局,打造提升各职业学校的优势专业、拳头专业,建立专业品牌。立足郴州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专业建设,强化专业办学水平合格性评价,撤销5所学校的计算机应用等8个专业,缩减社会文化艺术、动漫与游戏设计等专业的招生规模,新设物联网技术应用等29个专业,弥补了在护理类、物流类、金融类及物联网行业等方面专业空缺,提高了中职学校在旅游、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产业的技能人才供应数量。目前,全市职业院校共设置17个专业大类、54个专业类、152个专业点,专业设置与第一、二、三产业对应比例分别为1.4%、26.3%、72.3%,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符合本地产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体系。

创建特色职业学校。目前,郴州市已有2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所湖南省卓越中职学校、6所省级重点示范性职校、5个省级示范性县级职教中心。桂阳县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永兴县职业中专学校有色金属冶炼专业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被列为省级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成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和省级一流专业群,旅游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创设为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项目。资兴市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群和郴州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信息技术专业群入选省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2022年,全市强力推进楚怡“双高”“双优”计划,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列入湖南省楚怡“双高”院校建设,郴州工业交通学校、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资兴市职业技术学校、桂阳县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永兴县职业中专学校等5所学校列入全省“楚怡”优质中职学校建设,郴州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嘉禾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安仁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汝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桂东县职业教育中心、临武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宜章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7所学校11个专业(群)列入湖南省“楚怡”优质中职专业(群)建设。“双高”“双优”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数居全省第二。

三、坚持类型本色,强化技能人才精准培养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稳步推进中高职贯通分段培养,进一步打通人才培养“立交桥”。郴州工业交通学校、桂阳县职业技术教育学校、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资兴市职业技术学校、永兴县职业中专学校、嘉禾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桂东县职业教育中心7所中职学校已与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等8所高职院校建立“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体系,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启动“5+0”五年一贯制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培养在校学生达到2395人。2022年,全市中职学校学生进入高校深造5921人,其中本科院校224人。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由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筹建郴州职业教育联盟,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交流桥梁,打造郴州职教品牌,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推进职业院校向园区迁移、向产业拓展,推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融合对接,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创新和攻关。郴州职业技术学院与郴州高新区长虹格兰博公司共同组建了长虹格兰博学院、家居智能机器人联合创新中心,嘉禾、临武等县市政府与职业学校签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园区企业人才培养、实习就业、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大产教融合型组织培育,市域4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桂阳县职业技术教育学校、郴州技师学院、资兴市职业技术学校、永兴县职业中专学校、郴州综合职业中专学校等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全市职业院校100%参与校企合作,深度合作企业达148家。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建立产教对接机制,每年开展校长进园区、厂长进学校“产教对话”活动,组织职业院校与本地企业供需见面会、推介会,促进知识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建立预备员工制,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方式,实现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无缝对接。建立健全“理论+实践”考核评价体系,推行“双导师”(教师+技师)型学生考核制度,全面落实国家级、省级相关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实施“校级普测、市级抽测”的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考试制度,推进“岗课赛证”深度融合,率先在全省编制《学生专业技能测试标准》和测试指南,全面启动中职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校级普测工作。

四、彰显服务底色,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提升技能培训。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做好职业教育由培养向培训外延的大文章。面向产业从业人员、退役军人和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市民、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以及城乡待岗人员、转岗人员和再就业人员等人群开展技能培训。近三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00余期,参训人员4.9万余人次。实施产业工人“圆梦计划”,每年组织1000余名产业工人实施学历提升,助力产业工人队伍提质建设。

服务社区教育。整合开放大学和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资源,打造覆盖面广、形式多样的职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学习平台。逐步推进市、县、街道、社区四级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建成了11所社区学院、29所社区(老年)学校、8所社区学习中心,率先在永兴县建立县级老年开放大学。创建全民终身学习社区教育品牌,全市获评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5个、省级终身学习品牌6个,创建老年教育学习体验基地3个。推动社区教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免费提供各类教育视频课程84 510门,推进老年人信息技术运用千课进社区、老年教育线下培训班、家庭教育公益讲座等活动开展。建设郴州市专业技术人员远程继续教育培训平台,涵盖10个县(市、区),持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5.1万余人次。

助力乡村振兴。精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招收1018名农民大学生,培养新型农民;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支持鼓励各县(市、区)结合本地产业实际,开展烤烟生产、水果生产、茶叶栽培、蔬菜栽培、果木栽培和家禽家畜养殖等项目培训,创建了一大批乡村振兴品牌项目,如资兴、永兴等地的“一户一产业工人”等。本文刊发于《湖南教育·职业教育》2023年3月刊,作者系郴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