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要闻 > 教育快讯 > 详情

评价数字化转型营造区域教育新生态

2023-09-07 14:55:05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孙传贵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树立正确办学导向、育人导向的指挥棒,也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点。实践中,综合评价实施难、增值评价操作难、评价结果应用难等一系列瓶颈问题成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堵点、痛点和难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推进教育数字化”。湖南省长沙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五育”并举,探索实现教育评价的数字化转型。

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夯实综合评价数据底座

综合评价具有过程性,不像单纯的学业评价具有直观性和易操作性,因而如不破解标准单一、过程难操作、主观成分多等困难,则推进难度大,甚至可能沦为形式主义。长沙市以教育部关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总体要求为基础,构建了立体多维的指标体系和可操作的评价标准,以多样态评价数据为基础,既解决“具体评什么”的问题,又解决“用什么评”的问题,树牢科学育人风向标。

优化指标,构建序列化的数据体系。构建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校发展三维一体的指标体系;设计品德行为、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劳动素养、兴趣特长、学业负担、国际视野,师德修养、专业能力、教学效能和学校管理、办学特色、办学行为、智慧教育、课后服务、家校协同等17项关键性评价指标。同时结合教育发展和评价需求,动态调整、增设评价指标,适时开展“双减”推进、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专题评价。在多把尺子评价标准之下,学校从“一列纵队”转向“多列纵队”,引导学校改变“唯分数”观念,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

关注增值,强化有衔接的数据单元。秉持“从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增值评价理念,以每名学生为一个数据单元,坚持“数随人走”的观念,打通小学、初中、高中的学段壁垒,强化全教育周期内的学段衔接,用相同指标、同一结构、统一口径的方式采集起点数据、出口数据,增强数据的过程性、可比性。通过比对出口和入口,计算增值结果,关注学生、教师成长过程及学校的发展变化,以多评价指标的进步幅度考查学校或教师对学生影响的净效应,打破“以成绩定标签,以结果论英雄”的分层固化。

互联互通,实现多源头的数据融合。建成中小学生在线学习中心、体质健康管理、综合实践活动、问卷测试等多个系统,伴随式采集数据,保证数据的覆盖面广、信息量大;以人人通空间为中心,强化数据汇集,实现互联互通;打破数据孤岛,避免重复采集、多头采集。打通线上线下数据,通过自主开发的工具,将线下数据线上化,全样本采集学业相关因素数据。多源头数据的融合,奠定了综合评价数据多元交叉分析及管理溯源的基础。10年来,共有64.4万名学生、18.3万名教师、2100名校长及60万名家长参与了教育质量综合测评。

创新综合评价技术,绘制区域教育质量数字画像

针对综合评价模式多变且烦琐、技术运用有限等问题,长沙市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评价双向赋能融合,攻关增值核心技术,实现了综合评价客观精准、智能高效。

升级增值评价技术,确保客观公正。增值评价是长沙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核心技术。评价团队基于测量学理论,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实现增值评价技术从K均值聚类、多元回归模型、多层线性模型,到多水平SGP模型(也称为正态模型)的应用突破。多水平SGP模型可解释性强,契合新高考选科模式下评价数据的特点,克服了评价中的“天花板效应”,确保校际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学校对此接受度高,打破了增值评价算法难、操作难、实施难的困局。

建立归因分析模型,实现循证诊断。关联高敏感指标,多因素归因分析学生成长是长沙市挖掘数据潜能、探索教育规律的有力举措。综合运用差异检验、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探讨学业增值和相关因素间相互作用关系,从异动现象中诊断问题、预测趋势,探索教育教学的普适规律,基于数据举证寻找教育教学生长点。如组合分析学生学业增值、学业负担,明确学校发展类型,探究“高效低负”学校特征,破解减负之道;探究意志品质、情绪行为调控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机制,引导学生调控情绪行为,实现健康成长。

优化评价数字平台,实现高效智能。长沙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管理系统兼具数据批量导入、系统自动分析、评价报告自动生成多重功能,实现了综合评价过程化、信息化、常态化。迄今已自动生成15份市级、115份区级、1645份校级综合评价报告。长沙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地图从1.0版、2.0版升级到3.0版,突破传统纸质报告信息边界,清晰呈现出学生成长及学校发展轨迹、闪光点和努力方向,形成了可视化的学生“数字画像”及区域教育质量图谱。

深化评价结果应用,驱动区域教育评价数字治理

为改变当前综合评价结果应用受众面窄、实效性不强的现状,长沙市多措并举推进结果应用,变评价报告“束之高阁”为行动指南,用好质量评价“助推器”。

发布评价报告,激发学校办学活力。长沙市连续5年召开评价报告新闻发布会,面向社会公布“学业增值+综合素质”发展靠前、低入口高增值、特色学校等不同类型学校名单,一批原本群众认可度不高、不起眼的学校在综合评价的推动下异军突起,进步幅度亮眼,赢得广大家长认可。这就打破了传统的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倾向,推动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型。

实施数智行动,形成三级应用联盟。启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应用“数智行动”,制定评价结果应用三年规划,遴选结果应用实验区3个、实验校35所,大力培育结果应用的专业团队,打造市、区、校三级应用联盟,真正发挥评价数据效用,落地区域评价数字化转型,推动综合评价改革走深落实。

形成四阶范式,发挥评价育人功能。坚持“调”“研”并重,积极探索结果应用机制及策略,形成了分析诊断—循证归因—靶向改进—跟踪问效四阶评价结果应用范式,实现用数字说话,并层层递进,对评价报告进行深度挖掘和拓展延伸。评用互促有力驱动了区域教育、学校教学、智慧教研、学科课堂四大改进,评价结果常态化应用已成为长沙教育系统以内需为驱动的自发行为。

10年来,通过推进综合评价的数字化改革,逐一破解制约评价改革的难题,长沙市推动了育人方式的深刻变革,区域教育新生态悄然形成。

教师、家长更关注学生学业进步幅度、综合素养及学业负担状况,孩子更有朝气了。最新数据显示,全市95.4%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较去年和前年分别上升1个和1.4个百分点;72.56%的初中生和78.9%的高中生至少有2项以上爱好或特长;六成以上中学生学习兴趣高,学习自信心强。

评价数据的驱动带来了教师育人理念的更新、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对职业的认同,教师更有激情了。76.65%的初中生、76.81%的高中生反映老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94.2%的初中教师、93.65%的高中教师经常深入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反思教学,教学相长;65.17%的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较高。

多把尺子评价下,各层次学校的办学积极性被激发,学校更有变革的活力了。数据显示,全市高效轻负型中学达到55所,低效重负型中学占比相比2020年下降了4.36个百分点;全市初中学生,高中历史类、物理类抗逆学生人数占处境不利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5.26%、22.86%、25.68%,其中初中抗逆学生占比较2020年提升4.71个百分点,教育公平状况呈现良好态势。

作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智慧教育示范区,长沙市将继续以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牵引育人方式改革、办学模式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和保障机制改革,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供积极探索和有益经验。

(作者系湖南省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中国教育报》2023年08月23日第3版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