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具盲盒渐渐成为新潮流。由于拆开盒子之前无法知晓文具的款式,为了买到喜欢的“隐藏款”,一些孩子就会不停购买。而每当一些普通文具被放入盲盒,其“身价”便会翻番,成了名副其实的“刺客”。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根据规定,盲盒经营者禁止向8周岁以下儿童出售盲盒,同时要合理定价和制定抽取规则等,建立起完备的售后服务制度,及时妥善处理消费者投诉。文具盲盒容易上瘾,家长应正确引导。(央视财经8月31日)
近年来,盲盒经济成为一种强劲趋势。而文具盲盒,由于未知性、探索性、刺激性、惊喜性等特点,更接近于孩子们的特性而更受青睐,进而成为盲盒经济的新宠和一支新的潮流。
如果说,文具盲盒的相关生产者和经营者都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让文具盲盒经济在合规的赛道上健康运行,倒也没什么可太多说的。但就现实来看,文具盲盒渐成潮流,其背后暗藏的风险却必须重视。
首先,是消费欺诈的风险。众所周知,不管是不是在盲盒里装,文具只要作为一种商品售卖,就应该谨守商品销售的规矩,比如明确标注品牌、生产厂商、地址等。但在实际中,一些经营者售卖的文具盲盒里的文具,很多时候不但是“三无”产品,而且还摇身一变成不一般的高价,从而使得它们获得超额的利润。而这,显然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等法规相悖,涉嫌欺诈销售。反过来讲,作为文具盲盒的未成年学生,这无疑大大加剧了被欺诈的风险。
其次,是安全使用的风险。前面已述,一些经营者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其售卖的一些文具盲盒里装的文具很多都是“三无”产品,且这些产品很多时候都是设计不合理、使用材质劣质,如含铅量超标、刀片伤人等,对孩子身体健康形成直接的影响。而这,显然比多花钱买不值的文具,这更有伤害性。
再次,是荼毒心灵的风险。不少孩子喜欢文具盲盒,说白了,很多时候并不是真的喜欢里面所装的文具,而是寻求痴迷心理刺激。而这样的心理刺激,说白了就是一种赌徒心理:以小博大、以少博多,希望花很少的钱得到想要的东西。
显见,对于心智还未成熟的青少年儿童来说,从小在这样的环境和经历中成长,很容易影响孩子正常心灵健康养成,严重的还会从小在内心深处种下畸形的不脚踏实地和更倾向于赌博的行事风格,不管是对他们个人、家庭和社会,这都是很不好的导向,是比以上两个风险和危害更大更深远的影响,更应该引起关注和重视。
近些年每到开学季,学生文具都会作为一个重点对象受到特别关注,有关方面也会着力进行监督改进,取得了不少明显的成效。但就现实来看,无可讳言由于各种原因市场上售卖的文具,尤其是儿童文具还存在不少显而易见的问题。而盲盒文具,无疑就其中一个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方面。而鉴于文具盲盒背后的重重风险和隐患,这也提醒有关方面必须协调合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及时综合应对。
具体来讲,比如作为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对假冒伪劣、有毒有害的文具盲盒,以及不按规定向8岁以下儿童出售文具盲盒的经营者,进行严肃查处,以儆效尤;再比如,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和家长,也要共同担负起及时教育引导的重任,让未成年人明白文具盲盒的危害和风险,并尽量自觉远离和拒绝。而这,既考验的是有关方面的尽责履职智慧,也体现的是对祖国未来的有效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