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评论 > 详情

谨防“预制菜”成为校园食品安全的最大隐患

2023-09-20 17:15:59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贺海平

新学期伊始,“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便引发了不少家长的讨论与担忧。

近日,江西赣州蓉江新区中小学引入了中央厨房配餐制度,但此举引发了家长们的强烈反对。据家长反映,配送速度缓慢、饭菜质量差等问题层出不穷,更有家长担心其配送的是预制菜。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向来备受关注。(9月19日 《光明日报》)

近来,社会、家长、学校对“预制菜”进校园都持怀疑、排斥的态度。认为既缺营养,又多添加剂、防腐剂等。孩子们没得选择,抗拒不了。小学中餐,初、高中寄宿生一日三餐,先后要与“预制菜”接触12年,势必会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参与起草的《预制菜》团体标准,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农产品为主要原料,运用标准化流水作业,经预加工(如分切、搅拌、腌制、滚揉、成型、调味等)或预烹调(如炒、炸、烤、煮、蒸等)制成,并进行预包装的成品或半成品菜肴。

首先,检查单据实为走流程,存在隐患。预制菜都是提前煮熟,密封包装后冷藏或冷冻保存。食材的选择与加工,食品安全、卫生防疫以及工商管理等部门限于人力、物力因素,到操作现场日检显得力不从心。不定期检查,形成多部门检查项目重复或部分重叠,学校疲于应付。真正用肉眼观察、仪器检查的机会少之又少,多以不定期查看所谓“食品采购与逆源证明”单据为准。许多预制菜虽未过保质期,但已在冷库里呆了很长时间,其加工的初始食材是否安全不得而知。

比如,学生难吃到好肉,肉筋油多;用猪边角料做的肉馅、肉丸子等,甚至连下脚料也搅碎掺入其中,经初加工的食材,即使抽样用仪器检测,也难。加之人情关系、利益输出、地方保护等人为干扰因素,往往给不安全的预制菜披上了合格的外衣。

其次,预制菜导致营养流失是不争的事实。食用预制菜,事先需要重新加热,这样会导致其中的营养成分减少,比如维生素、矿物质等。加之制作预制菜的原料有限,多为耐蒸煮、耐存储、成本低的品类,如红萝卜、豆制品、鸡鸭杂碎、猪肉加工边角料等,营养也大打折扣。因此,预制菜不能满足孩子们身体发育的营养需求。

再次,预制菜储备时间较长。有的预制菜保质期1~2年,甚至更长,易滋生各种病菌。虽为真空或冷藏贮存,多为半熟制品或熟制品,为防变质,往往添加大量调料和防腐剂,孩子们经常食用容易加重肝肾负担,可能会损伤肝肾功能。因此,应拒绝预制菜进校园,商家不能通过学校途径获利。

最后,办好学校食堂。各级财政应统筹食材加工费用,做到财政出一点,街道(村委会)出一点,家长出一点,采取集中采购批发生鲜食材模式进行加工。学生餐外包给配餐公司,表面看是无法满足供餐需求的无奈之举,实际上是“懒政行为”的具体表现。学生的配餐是否可以有更严格的监管、更优质的菜品、更营养的搭配来保障,考验的是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执行力。愿学生吃上真正安全、卫生、营养的配餐。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