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职教观察 > 详情

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加速奔跑

—— ——桂阳县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产教融合小记

2022-11-10 14:09:56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谭尔豪 邓大琥

记者 谭尔豪 通讯员 邓大琥

在郴州市桂阳县城北的骏马大道旁,坐落着一所崭新大气的学校——桂阳县职业技术教育学校。鲜有人知的是,2016年之前,该校仅开设4个专业,教职工仅有68人,学生不过200人。“每年招生都靠分配任务,每名教师必须保证招收3个新生”。

面对当时的办学窘境,学校主要领导都连连叹气。

六年后的今天,学校办学规模飞速发展,目前在校学生人数达到4664人,教职工284人,一跃成为郴州市规模最大的中职学校。不仅如此,该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湖南省卓越中职学校、湖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今年6月又被湖南省教育厅列为“双优”中职学校建设单位。

学校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产教融合是让学校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加速奔跑的重要原因。”学校党总支书记欧阳新雄如此解答。

H4A_1540.JPG

学校通过产教融合,有力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引企入校“筑巢”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桂阳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列入议事日程,“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成为首要任务。2016年9月,学校完成整体搬迁,新校区共投入2.7亿元,占地1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其中实训大楼3栋、实训工厂1栋,总设备设施价值3800多万元,建成实习工位1500个,能同时容纳3个中小型企业入校生产。

办学条件的彻底改变,使学校在引企入校上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存在不紧密的现象,在人才培养、专业与基地共建方面并不深入和积极,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学校领导班子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产教融合上找不到结合点。为此,学校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出台了《桂阳县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在教育部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对具体条款进行了细化和补充,充分调动学校、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有了政策保障,学校为实现校企“真合作”,在“选企”上下了一番功夫。

“企业首先要具备经济实力。”学校意识到,校企合作面对的是中职学生,目的是培养技能型劳动者,其人才培养具有长效性,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加上中职学生是初次接触生产实训操作,因此产出次品多、成品少,对企业造成的眼前损失难以避免。如果企业没有一定经济实力,恐怕会打退堂鼓。

在具备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学校还重点考察企业的技术实力。“校企合作,共赢是目的,那么企业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专家型师傅,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同时也有利于学校教师下企业深造,为学校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欧阳新雄说。在重重考量后,学校先后引进“津地本电子产品生产线”和“深圳瑞欣特SMT(表面贴装技术)电子产品生产线”在学校实训工厂落户,并与县工业园区的15个企业联合成立桂阳职教集团,共建校企合作平台。

以专业建设“强基”

离校不远的桂阳县工业园是以矿产品加工、轻工业制造、能源化工、食品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集团,现有企业93家,年产值超过百亿元。为更好地实现专业对接园区龙头企业,为企业提供智能技能支持,桂阳县委县政府牵头专门开展研讨,确定了重点打造以“电子信息专业”为核心,把“电子信息专业群”建设成湖南省特色专业群的目标。

专业特色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基础。近几年,学校在师资、设备、资金等资源配置上毫不动摇地集中保障,使专业特色日渐显现。学校在2017年8月和2018年3月分别与湖南粤桂广东家居智造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压铸行业协会等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智能家居班”和“压铸班”两个订单班,并把班办到了园区内,将课堂、实训向工厂延伸,形成了“课堂与车间一体、生产与学习合一”的办学新模式。

为进一步凸显专业特色,学校把融合重点放在核心课程建设上,结合企业生产和专业建设,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发校本课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与津地本电子有限公司对接核心课程“电子技术应用”,与深圳市瑞欣特科技有限公司对接核心课程“SMT生产工艺”,与深圳压铸行业协会对接课程“数控技术应用”。同时,成立了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并聘请企业资深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合作企业根据学校要求,有计划安排教师到校办工厂进行生产性实习或参加实践锻炼,专业教师以项目经理助理的身份定期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执教能力,有力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师生成长“赋能”

临近毕业,每天一早,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李月平和李明珠都会相约一起前往学校的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参加SMT生产实习。“从设计编程到上料、制板、焊接,整套SMT工序与企业生产工序完全一致。”由企业派来的师傅告诉记者,每年都会有一大批学生来到这条生产线,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实操能力,通过“学中做、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

说到入学前选专业的纠结,李月平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很迷茫,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听家人说学一门技术能更好就业,这才选择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经过在校学习,李月平在实操技能和理论知识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在实训中因表现出色得到师傅的表扬,并且受到了企业的青睐。“我庆幸自己选对了专业。”李月平告诉记者,未来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她都有了更强的信心。

学校里像李月平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产教融合之下,学校形成了学生入校即入企、招生招工一体化的育人格局。在这种格局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更强,学生学习的方向更明确,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形成。近年来,学校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3%,县内园区就业率由三年前的22%提高到现在的68.4%。学生就业后企业满意度高,补齐了中职学生就业“经验缺乏”“用非所学”的短板。

同时,校企合作也助推了“双师型”教师成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争相担任教学导师,形成了校企师资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的“双导师制”好局面。近三年来,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52人、名师大师2人、骨干教师5人。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强校之路,让桂阳县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在高质量发展大道上加速奔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在技能竞赛、文明风采活动、创业大赛中收获累累。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32项。学校连续四年被郴州市评为教学质量管理先进单位(高中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经验多次在省市被作为典型推介。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