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吴瑞)近日,湖南省体育局、湖南省教育厅联合印发《湖南省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表示,到2025年,我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到94%以上。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000所。到2030年,县市区业余体校覆盖率达到50%,青少年体育组织在县市区的创建率达到70%。
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要求,体育纳入学考、中考范围
《方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二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切实完成各学段的体育教学任务。
每所规模以上的中小学校有1个以上特色运动项目。合理安排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中小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完善学生体质健康信息档案,建立学生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及中考计分科目。
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以上体育项目,优异成绩纳入奖励评估机制
《方案》明确,湖南省中学生运动会更名为湖南省学生(青少年)运动会,由省教育厅和省体育局轮流牵头联合举办。省级教育、体育部门统筹规划省、市、县三级青少年赛事体系,实行分级办赛,分类管理。建立校内竟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竟赛为一体的大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夏(冬)令营,鼓励学校与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合作,共同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以上田径或特色体育项目运动会或体育节。
改革省级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体育竞赛的青少年运动员注册、交流、参赛选拔机制。学生运动水平等级认证制度将严格执行体育、教育部门为在校学生运动水平等级认证制定的统一标准,建立统一注册的互认、共享、共同评定机制,规范审批程序,实现信息平台的公示和查询。参加全国和国际各级各类学生(青少年)体育竟赛,以及代表湖南省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亚洲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世界单项学生赛事、全国运动会、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全国单项锦标赛田径、游泳、射击等赛事中运动员取得的优异成绩将纳入体育、教育部门双方奖励评估机制。
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学生开放,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问题
《方案》强调,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整合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由体育、教育两部门联合制定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评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并共同进行评定和管理,每两年评估一次。体育部门对青少年各类集训活动进行开放,接纳在校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推动社会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学生开放,促进学校体育水平提高。
重点办好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体操、街舞等项目。建立全省青少年篮球、足球、排球青训体系。积极发展武术、棋类、龙舟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以及适合在学校开展的其他运动项目,建立健全以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为主的“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由小学、初中、高中组成对口升学单位,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问题。
切实加强学校高水平运动队伍建设,为优秀运动员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方案》指出,在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和设有体育专业的高等院校建立足球、篮球、排球学院。探索在专科、本科层次设置独立的足球、篮球、排球学院。打造培养足球、篮球、排球高水平专业人才与师资孵化基地。鼓励体育高等院校、有体育单独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立教练员继续教育学院,对教练员进行职前、职中和职后培训,强调运动项目技能培训,大力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
教育部门完善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相关政策,对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采用学分制、延长学制、个性化授课、补课等各种方式,在不降低学业标准要求、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为优秀运动员完成学业创造条件。支持体育部门选派优秀教练员进入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指导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工作。
鼓励各市州创建全日制体校,支持体校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合作办学
《方案》还要求,将体校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文化教育全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配齐配足配优文化课教师,加强教学管理。确保青少年运动员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全覆盖。鼓励体校与中小学校加强合作,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更好教育资源,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不断提高其文化教育水平。鼓励各市州创建全日制体校。
在推动体校专业特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同时,推动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配备复合型教练员保障团队。鼓励体校与一个或多个中小学合作办学,共享资源,联合办队,突出各级各类体校的项目重点,共同打造特色项目和优势项目。支持体校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合作办学。
建立体校和具备体育特长生输送和招生资格的普通高中的名录库,并向社会公布,经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后,可在本市州范围内招体育特长生。
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任教渠道,职称评审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方案》表示,要落实《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制定在大中小学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制度。制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制定体校等体育系统教师、教练员到中小学任教制度和中小学文化课教师到体校任教制度。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制定先任职后培训的管理办法。
确保体校教师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相应享受与当地普通中小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同等待遇,合理保障工资薪酬。鼓励体校教练员参与学校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专项运动技能培训服务,并按规定领取报酬。
拓展职称评价人员范围,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等制约,创造便利条件,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体育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体育专业人员职称申报渠道。非公立机构与公立机构的体育专业人员在职称评审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