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观察 > 详情

用“奋进之笔”书写湖南教育新篇章

2019-03-12 10:28:17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2019年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的开局之年,是教育系统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的重要一年。全省教育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有关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服务湖南高质量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科教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用“奋进之笔”书写新时代湖南教育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一、聚焦政治引领,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党领导下的教育事业。要把坚持“两个维护”作为全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党的政治建设带动新时代湖南教育现代化建设。

   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前不久,中央和省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全省教育系统要以此为基本遵循,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坚定政治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贯彻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第二十六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贯通起来,切实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要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要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涉及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必须按规定向上级党组织请示报告,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要落实领导责任,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党委(组)书记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全省教育系统党的政治建设走在前列、取得实效。

   二是完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机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在去年的全省教育大会上,杜家毫书记明确提出,各级党委要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或相应领导机构。目前还没有成立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争取党委的支持并抓紧组建。要严格贯彻落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抓好中小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使全省教育系统成为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大是大非面前要敢于亮剑、善于斗争。

   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省教育系统管党治党的基础在各级基层党组织。要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贯穿到各个环节。要深入开展教育系统“支部建设年”活动,推进高校党组织“头雁工程”“示范工程”“先锋工程”,着力提高各级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感召力、引领力和执行力,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全面启动教育系统基层党支部“五化”建设,组织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组织开展高校和市州教育局党建述职评议,推进中小学党建规范化建设。

   四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和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集中整治教育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重点整治文山会海、工作留痕等问题。要深入开展教育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整治,巩固违规征订教辅材料专项整治成果,开展中小学食堂问题专项整治,着力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和违规补课行为。要深化教育纪检监察体制机制创新,巩固“联合分片交叉执纪”,推进省属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要积极运用“四种形态”,做深、做细、做实监督工作,发挥好巡察利剑作用,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强化执纪监督和依法查处力度,推动“两个责任”落小落细。

   二、聚焦立德树人,大力培育时代新人

   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六个下功夫”要求,推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着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始终把德育摆在首位。德育是铸魂工程、育心工程。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个领域,延伸到所有学科、校园文化、网络空间各个角落。要统筹开展校内外活动,用好我省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好“开学第一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教育活动,开展好“航天日”、中职“文明风采”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根生命线,充分利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省建设契机,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着力建设一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示范院(系)、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和思想政治研究课题。要注重家校联手,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会等作用,密切家校合作,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合力。

   二是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一些学校为了追求所谓的排名,压缩体育美育课程,校园里“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易发、多发。要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大力推动传统艺术、传统文化进校园,配齐配好美育老师,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要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推动出台综合防控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综合防控工作机制。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心理健康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心理问题预防和应对,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是大力开展劳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这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丰富发展。学生不崇尚劳动,不热爱劳动甚至鄙视劳动,必然会缺乏吃苦耐劳、踏实奋斗的精神。各地各校要深刻认识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落实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喜悦,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要落实劳动课程,让劳动教育真正在课程表和学科计划中“登堂入室”,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校园劳动,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强化团队精神培养,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要鼓励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引导学生孝亲敬老爱幼,进一步涵养传统美德,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四是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前段时间,关于老师用QQ或微信布置作业、家长该不该批改作业的话题在网上讨论得很火爆,教育部为此还作了专门回应。这个话题看上去是围绕学校家庭作业展开的讨论,但背后折射的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省教育厅已出台专门文件,重点是“四个规范”:第一,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督促各地中小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和考试次数,建立弹性离校制度。第二,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重点整治教师家教家养行为,坚决杜绝“课堂不讲课外讲”现象。第三,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巩固和深化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治理成果,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管理机制,坚决遏制“超前教育”“过度教育”等倾向。第四,规范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省教育厅已经出台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课后服务收费标准也即将对社会公布。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抓好工作落实,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做好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减法”。

   三、聚焦补齐短板,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随着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优质化的教育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显现。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更高水平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采取超常规措施补齐短板,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科教强省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

   一是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去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要达到8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原则上达到50%。目前,我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73%左右,特别是公办幼儿园规模距离国家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要大力实施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整体提升公办幼儿园比重,通过完善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出台公办幼儿园生均拨款制度与收费标准、鼓励社会力量办幼儿园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力争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到78%以上。

   二是提高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水平。重点抓好四项工作。第一,推动15个县(市、区)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评估验收,相关市州、县(市、区)必须高度重视,落实责任,确保全部验收达标。第二,完善全省农村学校(教学点)布局规划,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第三,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省政府将该项工作继续列为年内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明确消除的任务是1.4万个以上。各地各校要压紧压实责任,强化学位供给,均衡配置资源,维护大局稳定,顺利完成目标任务。要大力推进“芙蓉学校”项目建设,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速度,确保已开工建设的27所今年91日开学前全部交付使用。第四,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建设。全面启动“互联网+教育”五大工程,建好农村学校网络基础设施,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农村学生。

   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去年,教育部对我省开展了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评估,其中高中学校经费保障、师资队伍建设、高中学校基础设施条件等3项还没有达标。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相关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条件,建强师资队伍,推动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为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要按照“普职大体相当”的要求,引导初中生合理分流,推动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四是加强一流本科教育。去年6月,教育部在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工作要求。去年,我省的高校暑期研讨班也以此为主题进行了集中研讨。但实事求是地讲,这项工作推进得还不够理想,有的高校重视本科教育的氛围不浓,措施不多。今年,省教育厅将通过出台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召开全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等系列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各高校要狠抓本科教学秩序整顿,严格学生教育管理,加强学生品行和学习过程考核,以硬约束倒逼学生在大学期间真正忙起来。要主动对接湖南产业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需求,打造一流本科专业,打造“金课”、消灭“水课”。要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推动文科、医科、农科等专业教育的创新发展。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五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也是彻底稳定脱贫效果的重要推手。要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完善“一单式”信息服务系统,精准开展“三帮一”劝学行动,精准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辍学。要夯实脱贫攻坚根基,扩大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的3项专项计划招生规模,面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青壮年劳动力开展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整体提升贫困地区劳动人口素质。各高校要积极投身全省脱贫攻坚战主战场,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开展对口支援、驻村帮扶等行动,推动贫困地区发展产业,为贫困地区如期脱贫摘帽提供更大助力。

   四、聚焦改革创新,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最根本的就是切实增强教育改革创新意识,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向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改革任务持续发力,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这项工作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持续推进、抓好落实,重点在简政放权、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等方面为各级各类学校减负松绑。同时,要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教育政务服务“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网上办”,疏解群众办事堵点,打造教育电子证照等政务服务亮点,让信息多跑路、师生少跑腿。要规范检查考核工作,建立各级各类“进校园”活动审批监管制度,切实减少对学校教学工作各种不必要的干扰。

   二是稳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有三年时间了,但是不少民办学校举办者、从业人员对新法新政还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贯彻力度,积极营造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要有序推进分类管理改革,完善民办学校分类登记体制机制,确保新法新政精神和改革要求落地、落实。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义务教育实行的是省统筹、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级人民政府必须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在认真履行这一法定职责的基础上,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引导和规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

   三是有序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杜家毫书记、许达哲省长、乌兰副书记、吴桂英副省长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就相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最近,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的8个省市名单,湖南位列其中。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将于近期按程序报省委、省政府审议后,报教育部备案,再向社会公布。届时,各地各校要做好相关政策解读、培训和宣传工作,并按照要求统筹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选课走班、师资配置等相关工作,确保这项备受社会关注的重大改革平稳落地,有序推进。

   四是探索开展教育评价改革。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了很长篇幅对教育评价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最硬的一仗”来推进,在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问题方面打一场硬仗。各地各校要迅速行动起来,加强探索试点,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分层分类研究提出改革举措,加快构建多元教育评价体系,切实改变单纯以升学率奖优罚劣的做法,防止教育功利化。

   五、聚焦素质提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将师德列入教师培训内容,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突出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要深化师德师风综合整治,切实抓好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贯彻落实,制定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以有力措施坚决查处师德违规失范行为,在教师职称评审、表彰奖励等方面对师德问题实行一票否决,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行风。

   二是深化教师管理改革。当前,我省教师城乡结构、学科结构分布不尽合理,准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机制还不够完善。要以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为抓手,推动县(市、区)把“在核定的编制、岗位总量内,教育行政部门可依据实际教学需要统筹使用”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要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制度,健全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补充机制,完善教师职称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形成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良好局面。

   三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发展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要打好基础关,以开展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为契机,大力加强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建设。要把好入口关,严格教师职业准入,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和“银龄讲学计划”。要强化培训关,改革创新“国培”“省培”培训模式,开展培养质量监测评估,提高教师培养质量。要过好遴选关,全面实施“双一流”领军人才计划,遴选招聘新一批芙蓉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青年芙蓉学者,积极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名校长建设。

   四是保障教师地位待遇。去年,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中再次提出,“中小学教师待遇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调整”。各地各校要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落实好乡村教师人才津贴、绩效工资、教师体检、颁发从教荣誉证书等政策措施,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提高教师地位待遇。要加强教师队伍重大典型宣传,宣传湖南教育名师和师德楷模的高尚品格、奉献情怀,在全社会积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让湖湘教育精神薪火相传。

   五是减轻教师负担。学生要减负,教师也要减负。现在各级各类检查评比考核过多、过滥,校长成了“迎检专业户”,老师成了“填表专业户”,应接不暇,疲惫不堪,这种情况必须改变。省委办公厅下发的《关于统筹规范全省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对各类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实行归口管理,严格总量控制,对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要减少一半以上。省教育厅带头落实这一精神,今年的督查检查考核仅保留3项。各地也要全面开展清理和规范,实行清单制度,未列入清单或未经批准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一律不准开展。要把教师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把宁静还给校园,把时间还给教师,让他们有精力静心教学、潜心育人。

   六、聚焦高质量发展,积极提升服务能力

   湖南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打赢三大攻坚战,关键靠人才,根本靠教育。高校要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着力把我省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一是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2017年,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据了解,2020年教育部将对第一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开展周期评价,实行动态管理。希望已经进入“双一流”的高校紧紧围绕“双一流”学科建设、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平台等六大计划,加大建设力度,确保保位,争取进位。没有进入“双一流”的高校要有“踮起脚尖够一够”“跳起脚来摘桃子”的决心和魄力,力争在教育部公布新的遴选名单时,湖南有更多的高校和学科榜上有名。去年,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共建中南大学等三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协议,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要抓好协议的落实,积极融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建设;湘潭大学要抢抓机遇,采取超常规举措,加强特色学科建设。要继续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主阵地作用,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二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前不久,许达哲省长带队专程去教育部,就推进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陈宝生部长进行座谈交流。陈宝生部长表示,今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论断、新要求,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陈宝生部长鼓励我省围绕贯彻“职教20条”先行先试,创造经验,教育部将给予支持。各地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稳就业、惠民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建设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以及培养高端制造业、新型服务业技术人才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聚焦发力,重点突破。此外,还要重点在12个贫困县(市、区)开展农村中职攻坚,切实提高中职学校办学能力,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

   三是扩大教育交流合作。新时代的教育交流合作要有新气象。要完善修订来华留学管理办法,健全来华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公派出国留学选派机制,推动公派出国留学效益提升。要瞄准高端“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参与国家长江教育创新带建设计划,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合作,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要加强与企业共建技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合作交流基地。要建设好孔子学院,打造京湘教育合作交流等一批亮点品牌和中外人文交流精品项目。

   四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就业关系国计民生,连接千家万户。要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督查。要加强与工信、人社等部门的深度合作,实现企业岗位需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的有效对接。各高校要认真实施“应征入伍”“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农技特岗生”以及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加大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创业。

   七、聚焦责任落实,着力构建保障体系

   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日益繁重,要求越来越高,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完善保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一是推动落实教育优先责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进一步强化教育优先这个意识。各地要以筹备召开教育大会、组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为契机,积极宣传当地教育发展经验和成绩,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要切实保障教育投入,健全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生均拨款标准,督促各地落实教育投入“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要对标省里将要下发的《湖南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湖南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年)》,研究制定本地本校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同时,组织市本级及县(市、区)实施好“教育局长突破项目”。

   二是严格落实依法治教责任。去年底,教育部召开了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法治工作会议,系统部署了科学立法、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教育管理改革、依法治校、法治教育等任务。今年,省教育厅将召开全省教育法治工作会议,推动各项教育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同时,争取省人大支持开展《湖南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和《湖南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和处理条例》执法检查,各地要主动协调,积极配合。要推动教育督导评估“长牙齿”,认真组织开展对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试点工作,加强“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和相关专项督查,强化督导成果运用,切实发挥教育督导的保驾护航作用。

   三是全面落实安全稳定责任。要加强风险研判,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教育领域重大风险,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要强化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体系,时刻把师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突出抓好校车安全、预防溺水、青少年心理健康、考试安全等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深入排查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要把握师生思想动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努力减少学生意外伤亡,把校园建成最阳光、最安全、最和谐的场所。

(本文节选自蒋昌忠同志201931日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