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观察 > 详情

“老爸校长”彭光伟

2018-12-05 10:32:17 来源:《湖南教育》2018 12A

  

    双峰县的白石峰下,有一所袖珍的乡村小学——沙塘乡白石学校。校园面积不大,只有1600多平方米;在校学生不多,5个年级才61人。校长彭光伟,今年54岁,19839月参加教育工作,在乡村学校的讲台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了35个春秋!这位比老黄牛还朴实的乡村汉子,把自己一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乡村的教育事业。

       

家传的教育情结

  高中毕业时,彭光伟还不到19岁,当时在沙塘乡教书的父亲,给他提供了三个选择:学驾驶,做一名货车司机;参加军检,去部队当兵;子承父业,做一名乡村代课教师。彭光伟焦虑了好几天,最终还是来到沙塘乡,成为父亲身边的一名教育新兵。

  开学第一天,父亲和学校同事一起,把彭光伟送到了距沙塘乡集镇3公里的沙坪学校。刚开始的两天,彭光伟不敢上讲台。他闷头听了10多节课后,才在第三天战战兢兢地上了讲台。尽管课前他写了5页纸的教案,改了又改,练了又练,可到了讲台上,他仍然紧张得语无伦次,双手直发抖。

  但彭光伟并不气馁,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他每天都会在课后找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课堂的感受。再加上父亲的倾囊相授和同事们的悉心指点,彭光伟很快进入了角色,上起课来有板有眼,充满活力。

  1986年,彭光伟自费参加了县里举办的中师函授班。两年后,他顺利毕业,拿到了中师文凭。随后他又花了几年时间,一鼓作气拿下专科文凭。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后,彭光伟的业务能力提高了不少。

 

挪来挪去不离这片沙土

  乡村学校条件艰苦,但彭光伟从不埋怨,他说:“我生在乡下、长在农村,到哪儿都能适应。”

  2000,彭光伟刚到白石学校任教时,学校办学条件十分简陋。一到雨季,教室屋顶到处漏水。于是,彭光伟先后向有关部门递交了15份校舍翻修改造报告,争取到了改造资金,让教室屋顶得以翻修。

  白石学校创建省级合格学校时,需要建一条60米长的跑道。但原有跑道的40米处是一户民宅。彭光伟和白石村村支两委商量,计划征用村民宅基地。他和村干部反复做工作,终于征得了土地并顺利建好了跑道。

  彭光伟的家在双峰县的另一个乡镇——井字镇,他每天上下班需要骑行30多公里。有时,路上会遇到搭便车的村民,他总是尽力帮助。

  乡村公路弯多坡陡不好骑车,有一次,彭光伟在上班的路上突然遭遇刹车失灵,他只得用双腿紧紧夹住前轮,结果还是摔得血迹斑斑。

  彭光伟在白石学校工作近20年,担任校长也有14年。学校地处高寒山区,沙塘乡又是省、市有名的贫困乡,组织上想照顾他,让他调回井字镇。彭光伟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调动的机会。他说:“我调走不难,但乡村学校要招好老师不容易。”

   

师生心目中的“老爸”

  白石学校有一对姓谭的姐弟,有段时间,他们的父母同时患了精神疾病,两个孩子的一日三餐都没人管。彭光伟知道后,除了安排好这两名学生在学校的午餐外,还帮他们把晚餐也准备好,让他俩放学时带回家吃。彭光伟还与村干部商量两个孩子回家后的安全问题,决定放学后由他把两个孩子送到村支书家,村支书再通知孩子的姑姑来接人。一个月后,孩子的父亲病情好转,这段“特护期”才结束。

  除了物质上的帮助,彭光伟还十分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会定期请心理辅导老师给学生做讲座,还经常组织学校的老师们开展家访。这个学期,学校的老师们已经先后进行了5轮家访,重点走访了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

  彭光伟不仅温暖着学生,也温暖着老师。他把年轻的特岗教师当自己孩子一样对待,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岳阳市平江籍特岗教师小卢,刚来沙塘任教时特别想家。一到周末,彭光伟就把他接到自己家里,好饭好菜热情款待,还陪他看乡村风景。不仅如此,彭光伟还经常给予小卢教学工作上的指导,和他交流班级管理经验。慢慢地,小卢适应了学校环境和工作岗位,他感激地叫彭光伟“老爸”。

  如今,白石村尊师重教氛围浓厚。村民家中有了新鲜蔬菜,一定会先送一些给住校的老师;谁家杀猪宰羊了,也会先给学校老师带去一些才安心。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村民们会争相把老师邀请到自家来吃饭。

  就这样,彭光伟慢慢完成了从一名代课教师到教导主任再到校长的蜕变。工作以来,他先后多次被评为县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校长,深受学校师生以及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