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要闻 > 教育快讯 > 详情

桃源:150个工程项目齐头并进建设“义教均衡合格县”

2017-08-28 15:25:38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编者按:7月,流金似火。一阵阵的热潮将人们“困守”在空调房里,但却有这样一批人。他们顶着烈日,穿梭于各个小学、初中、教学点,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衬衣,白发也悄悄地在鬓角蔓延,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他们匆匆的脚步,因为,他们心中有个梦想,那就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今年秋季,我省有44个县市区将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国检。为了更好地反映各县市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过程中所作的工作,也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我们走访了相关县市区。今天推出的是桃源篇。

桃源文盛小学

  本网讯(记者 李薇薇)桃源一直是重教兴学之地。新时期的桃源县,不仅把教育看作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和助推剂,更是视教育为对外展示的品牌和形象。

  “桃源的义务教育发展一直是比较均衡的,县委、县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这块,对于教育的投入也很大,今年投入了6个亿左右,用于县域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教学设备的添置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桃源县教育局局长文继承介绍到,“但是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城区班额大等,我们会通过调整布局等措施来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下半年工作的重点。”

  化解大班额 统筹城乡发展奠定均衡发展之“基”

  规划需要大手笔,发展需要重投入,推进教育公平发展,首先体现在办学条件的均衡。桃源县城区共有教学班244个,其中大班额班级有164个,占67.2%;初中教学班140个,其中大班额班级有74个,占52.8%。在这之中,大班额情况最严重的小学是实验小学,大班额比例为100%,而文昌中学的大班额班级也占到87.5%。

  “城区学校一共有12所,学生都集中在其中三所。其他城区学校距离县城中心较远、社会认知度不高、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是造成这一现实的根本原因。”文继承说。对于城区大班额,桃源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法。一方面,加强城区学校的招生管理和学籍管理,严格要求学校按照标准班额分流学生,控制生源,另一方面,改善弱校的办学条件,配齐师资设施,以名校带弱校的方式,建设优质学校。

  近几年来,桃源的改薄攻坚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改造薄弱学校58所,创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24所,其中漆河镇郑坪完小、热市镇菖蒲九年制学校获评全省100所最具特色标准化学校。对于城区学校,桃源则实施了提质扩容工程,新建了文星小学、教仁学校、文盛小学、红岩小学,维修改造了漳江小学、实验小学等一批学校,新增城区学位6000多个,有效缓解了大班额问题。

  加大投入 信息化建设破解均衡发展之“难”

  走进桃源寺坪乡中学,这所农村学校在暑假依旧十分忙碌。在新修的教学楼前,一大块空地已经被整理出来,这里将被建上全新的运动场;而不远处,新食堂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预计9月份开学即可投入使用;厕所的改造也正在进行中。学校的科教楼是由企业家校友捐赠300万修建的,实验室、仪器室内整齐有序,电脑室的电脑也已经全部到位。

  “缺什么、补什么”,针对桃源现有教育的短板和不足,县财政今年再次投入1.5亿,其中1.1亿用于建设学校校舍等项目,4000万用于加强设施设备配备。“寺坪乡中学是桃源目前义教均衡建设的一个缩影,现在,桃源的义教均衡有150个工程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实验仪器、电教设施、图书装备、体艺器材等也在分批次采购,正陆续装备到相关学校。”桃源县教育局副局长文金华说。

  桃源一直着力推动“三通两平台”和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大力提升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近三年来,桃源新添电脑820台,多媒体教室50间,理化生科成套实验室29间。

  桃源作为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自2008年起共筹资三千三百多万元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然而,山区薄弱学校由于“先天不足”,信息技术没有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造成信息技术装备使用水平低,效益更低。如何补齐信息技术这块短板,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县教育局实现“以点带面”、网络联校,促进山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整体提升。

  2014年开始,桃源着力网络联校建设,建成桃源一中、文昌中学、漳江小学、漆河中心小学、实验小学、观音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6所网络联校,覆盖农村薄弱学校19个,实现了与山区教师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教一个班,以一带一的资源共享模式。观音寺镇中学于2016年下学期开通了网络联校,以一个主校带动2个分校进行远程互动教学。“站在主讲教室,就可以同时为三个学校的学生上音乐课,并同时完成辅导,这在过去根本是无法想象的事情,现在我们能实现了。”该校校长龙涛说。通过这些课程的开通,解决了村完小师资力量严重短缺的问题,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问题,让师生搭上教育信息化的快车,让人人享受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不是梦。

  加强交流 建强师资刻画均衡发展之“魂”

  2017年初,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对口援助桃源教仁学校工作协议正式签约,这意味着教仁学校与名校接轨,而作为名校的师大附中将在教育管理、资源共享、教师培训、校际交流、学生互动等方面给予桃源教仁学校更多指导和支持。

  针对省检过程中教师队伍存在的学科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偏大等问题,桃源一方面,积极补充新教师,招聘300名特岗教师,公开招选30名桃源籍在外工作的教师30名,加大免费师范生培养力度,决定在省定计划外,每年向上争取100名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由县政府出资培养;另一方面,继续加大校长、骨干教师轮岗交流力度,针对城区教师采取名校带弱校以及支撑评聘挂钩的办法交流,全年交流力度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

  “由于边远学校教学条件差,不少老师不愿意去,这也是导致教育资源、师资力量不均衡的原因之一。”文继承说。对此,桃源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落实教师待遇,目前,教师住房公积金绩效部分2017年已纳入财政预算并落实到位,医保1%的缺口部分已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预计8月到位。

  同步改善的还有师生的生活条件。桃源有107所学校实现了“三有”配套,有桌子吃饭、有床铺睡觉、有热水供应,建成教师公租房2304套,缓解了农村教师住房难的问题。“我们要通过政策上、经济上的鼓励,让这些老师留得下来,干得起劲。”文继承说。

  提高质量 品牌建设锻造均衡发展之“本”

  桃源以一中、文昌中学等为样板示范单位,通过教学常规现场推进会的形式,引导学校规规矩矩开课设节,兢兢业业开展教育教学,认认真真落实常规管理,扎扎实实减轻学生负担。架桥镇中学、漆河镇中学、漳江镇中学、陬市镇中学等一批学校在这一规范下,提升了质量,积累了经验。近三年,桃源小学六年巩固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8.5%,相关年级参加全市中考,综合考核成绩位列全市前列。

  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素质教育更是遍地开花。桃源中小学生参加市以上音体美竞赛及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成绩不俗,近三年来,有8项体育竞赛获得全市冠军,有76项艺术竞赛获市一等奖、6项获省一等奖、1人获国家级奖。

  不仅如此,桃源还着力打造批特色品牌学校。桃源九中团委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文昌中学获首批“全国体育运动示范校”、“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漳江镇中学、进修实验学校、凌津滩中学被命名为“全国足球特色校”,此外,漳江小学、桃源七中、漆河镇中心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文昌中学的大课间活动,陬市小学的家长学校,桃师附小的德育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今年年初,桃源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发展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的“教育强县二十条”,基本内容涵盖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可以说条条都是“真金白银”,将桃源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高度。“国检即将到来,对省里督查提出的问题,我们做‘销号’式的化解,9月份以前,要把学校的布局调整工作、教师人才引进计划落实、推进到位,义教均衡所有的硬件建设也必须在9月中旬之前建设到位,以高标准、高水平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的验收。”文继承说。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