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基础教育 > 三湘校园 > 详情

凤凰县思源实验学校:圆梦贫困孩子“上好学”

2017-05-05 17:03:05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本网讯(通讯员 滕建康 刘洪兴)5月4日,初夏之季。走进湘西州凤凰县思源实验学校,美丽的校园,敞亮的教室,活泼的孩子......处处一派阳光,一派生机蓬勃。

  凤凰县思源实验学校位于凤凰县城红旗新区二级路旁,距离县城3公里,是一所公立九年义务教育寄宿制优质平民学校,占地92亩,建筑面积45700平方米,规划办学规模为54个标准教学班,可容纳2700名学生,现有教学班29个,1425名学生,农村学生占98%以上,97名教师。

  增设学位,教育均衡步入“快车道”

  山里贫困孩子进城读书不再“挤油榨”

  实施教育均衡。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县城人数急剧膨胀,城区学校一度出现了严重的大班额现象。“上学难”问题困扰着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每到新学期入学报名,新生报名出现“一位难求”现象,为了给子女争取学位“全家总动员”通宵排队,托人找关系。2013年,凤凰县委、政府加强教育布局调整,全力推进教育“四大工程”。2015年开工修建思源实验学校,2016年8月基本完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1.5亿元(其中香港言爱基金会捐助建设资金0.1亿元)。9月1日,新学期开学迎来首批新生1425名,基本上来自腊尔山、禾库、都里、麻冲、吉信等边远乡镇和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

  截至2016年底,无偿划拨教育用地600亩,城区教育布局调整完成投资4.83亿元,新建思源实验学校等6所学校,改迁扩建箭道坪小学等8所,共新增学位5190个。有效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和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步入“快车道”,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实施“资助全覆盖”

  教育惠民让每一个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有书读”

  扎实开展资助全覆盖工作。2016年秋季学期起,凤凰县正式实施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政策,思源学校根据《凤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凤凰县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资金发放实施方案的通知》(凤政办发﹝2016﹞14号)等文件精神,制定了《教育资助全覆盖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城镇低保家庭学生395名实施资助帮扶。专人专管,严格程序,科学及时发放362750元,每人每学期小学750元,初中1000元。确保党和国家教育惠民政策落实到位,确保“精准发力,不落一人”。

  建立“绿色通道”,补短板。凤凰县15年免费教育覆盖了从学前至高中阶段所有建档立卡户贫困农民子女和城乡低保户家庭子女。该校1425名学生享受“中餐营养改善计划”,县委县政府拨付专项费给该校安排学生交通费补助30万元,根据学生家庭离学校远近程度分不同等次发放,惠及农村学生1205人。同时,免费为所有学生每人提供校服,为住宿生免费提供全套住宿用品及被褥。

  胡英粮、胡英红两兄弟来自该县教育和体育局驻点扶贫村吉信镇火炉坪,家境贫困,学校为让他们安心学习,免除学杂费和早餐费,并给他们分发学习用品。

  此外,该校积极引导“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坤叔助学”、“温暖列车”等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捐资捐物,助力贫困学生上好学。

  “内培外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打造一支优秀教师团队,孩子们有了“好老师”

  提升专业素养。在教师培养工作中,该校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半年里,龙俊华、张丽华、裴来琴等90余名教师参加了“学科竞赛”专题研讨、“国培计划”、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省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网络研修项目、县级培训师“影子教师”实践、“体育美育骨干”、“美术种子教师”等各级各类提升培训。

  着力教研教改。通过“名师工程”、“青蓝工程”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全校有教师97名,县级培训师4名,县级学科带头人3人,10余名教学能手。9月20日以来,积极推行“常规课堂”教学比武,通过“上一堂好课”、“评一堂好课”、“分享一堂好课”提高教学技能。一个学期分批次开展,54名教师轮流上演“公开课”,涉及到语文、数学、历史、音乐等10余门学科20余个班级。

  致力质量提升。“以人为本、以爱为源、公民教育、特色育人”这是该校的办学宗旨。思源学校不仅有一流的校园环境,还有一流的教学质量,致力于加强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农村偏远地区贫困家庭、留守家庭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家庭的孩子提供优质的平民教育,满足贫困孩子“上好学”的需求。2016年秋季期末检测,思源学校一至九年级各学科均居全县前茅。

  “办就要办一个‘高质量、有特色、创一流’的学校,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要打造一个省级义务教育标准化的学校”。谈到办学目标时该校校长彭南平总是自信满满。

  优化人文教育环境

  1425名贫困家庭学子有了温馨的家园

  关爱留守儿童。“不要害怕,不要担心,多跟教师、同学交流......在学校老师就是你的家长。”9月9日,凤凰县思源实验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学不久,一部分孩子离开父母,家庭和熟悉的环境,面对新环境和新生活有诸多的不适应,心理难免“失衡”,“心理断乳”现象较为严重。为帮助孩子们平稳度过“心理断乳期”,让学生在校安心学习、生活。学校行政班子、班主任、科任教师想方设法,利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每堂课前2至3分钟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平常采取采用集体授课、个别谈话、书面传信、调查问卷等多形式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与心理疏导,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受到学生与家长的欢迎和好评。

  思源学校全校留守儿童627名,占学生总数的44%。他们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和思想启蒙的年龄,由于和父母聚少离多,缺乏亲情与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对于这些现象,该校选聘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文化墙、宣传展板、广播系统等开展“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励志教育”、“养成教育”等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走出了心理阴影,树立自信。

  百师访千家,合力助发展。“督促孩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认真完成假期作业,教育孩子注意交通、饮食安全,你的孩子在学校表现非常好......”。1月20日,思源实验学校老师来到该县偏远的吉信镇苗家山寨茶山村和火炉坪给学生送寒假作业和通知书。为加强与家庭、社会教育合力,该校开展“百师访千家”活动,向学生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学生在家表现等做好记录和反馈;宣传学校办学模式和学校的一些优惠条件,宣传该县精准扶贫政策;倾听他们的心声,主动征求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说:“一所好学校一定什么时候都能像一个家,是一个温馨的地方,是一个让人感到安全、舒坦,才华得以展现,精神获得归宿的家。”思源学校正是这样一所如家一般温暖的学校。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