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尽快发布促进就业公平的办法,解决国企岗位世袭等问题。(5月22日 新华网)
国企招聘的“萝卜岗位”、“世袭制”现象长期存在。从上世纪国企员工退休子女接班,到现在某些国企招聘优先考虑本单位员工子女在网上时有报道。但国企的这一做法引起许多高校毕业生的不满,有些大学生发出“找工作拼的不是名校、学历、专业,拼的是爹”的吐槽。虽然这一种说法有些戏谑,却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曾今有一个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调查发现,相同学历、专业的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要比城里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要低得多。
国企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重点扶持的对象,也是国家、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它们占用了大量的国家资源,其企业员工工资福利也是相当丰厚,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烟草等垄断性央企,不仅工资待遇特别好,连日常生活、子女教育、养老等给予员工保障,确实让外界羡慕;加之,国企虽然不像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一样是有编制的“铁饭碗”,但也是工作很稳定的。在今年公务员热减退的情况下,能够进入国企工作对普通高校毕业生来说已经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国企也姓“公”,不是某些群体的“家族企业”,招聘人才也应遵守就业公平的原则。如果国企招聘都设置“萝卜岗位”,引进人才不因学历、专业需要,拉裙带关系、招自己人,大搞权力“自肥”,结果只能是企业固步自封、板结化,缺乏创新活力。
因此,尽快制定出国企的招聘办法,让人社部门从招聘内容和招聘流程上加以监管,才是解决国企“世袭制”、裙带现象的关键。譬如可以效仿“公考”的方式招考国企人才,对招聘岗位和拟招聘人员都进行公开公示,防止“萝卜岗位”,确保招聘公平公正。
须强调的是,既然我们已经将国企招聘纳入视野,就要防止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在政策规定上模棱两可,在制度设计上漏洞百出,在监管上有如同无,结果在事实上国企招聘依然我行我素,涛声依旧,并无多大改观。既然监管国企招聘的政策已经提出,那么,就要像监管“公考”一样,确保国企招聘的公平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