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评论 > 详情

儿童读物何时才能没“怪”位

2023-07-20 15:21:15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许朝军

一场聚会上,男生对女生一见钟情,多次示爱被拒后开始对女生进行跟踪,并骚扰其身边人,甚至还有暴力行为……女生将其告上法庭,男生被判处缓刑。男生在法庭上高呼:“我失去的是自由,但不会失去的是对你的爱!”听到这话,女生的心被触动了,终于愿意接受男生的爱。两人在法庭上深深相拥,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故事来自一本推荐12岁以下孩子阅读的故事合集——看到这个故事后,家长第一反应是“怪怪的”:“把骚扰行为包装成坚持追爱,这让不满12岁的孩子看到,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怎样的影响啊?”(《法治日报》7月18日)

此类让人觉得“怪怪的”儿童图书,市场上时有出现。除了一些带有暴力、惊悚、色情描写让家长直接感到不适的图书外,还有部分儿童绘本涉嫌插图暴露、人物比例奇怪,甚至是歪曲历史、存在不良价值导向等。如有一个网上销量可观的打着“献给孩子们的性教育读本”旗号的绘本,居然有男人抱着小女孩、小女孩露出底裤的插图画面,而不良行为诱导、粗俗用语、暴力、窜改经典等也潜隐于不少儿童图书中,前不久备受质疑的“丁汝昌投降图”就是极端典型。

在不少人看来,小孩子看的图书仅仅是“小人书”而已,也就是丰富孩子课外生活的工具,还有人认为小孩子读的绘本只要色彩鲜艳、内容生动、插图活泼就行了……事实上这些“怪怪的”读本,对于孩子全面健康成长而言,后患甚重,负面“毒素”危害极大。

“怪怪的”读物充斥市场和儿童阅读空间,浅薄内容、不良情节以及暴力、歧视、攀比、小色情内容等,极易给心智不成熟、判断不科学、是非观念和判断标准尚未根本确立的少年儿童的行为、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涵养、表达能力锻造、身心健康发展等造成恶劣影响,产生“劣币效应”,时间一长导致不少孩子会陷入价值观扭曲、判断标准失范、行为选择失当、成长走向颓废、被不良文化和价值观念诱导等恶性效应,有些甚至给孩子造成心理恐惧、焦虑、惶惑等影响,不仅无助于健康阅读、表达、欣赏能力培养,更会导致人格情感和品质发展受损,对于其身心健康成长而言,负面危害可窥一斑,对此类“怪怪的”的儿童读物,必须重拳治理,“硬招除怪味”。

“怪怪的”儿童图书大行其道,关键就在于儿童图书市场监管不力,相关图书出版标准不高和缺乏审核标准,在图书出版领域缺乏责任机制和行业自律到位。比如我们目前国内儿童读物出版市场尚未建立读物分级标准制度,对读物内容、质量、插图还没有具体严格的规范性标准化要求和具体分级标准要求,导致个别出版机构、编审人员、创作对象等重视市场效应而忽略未成年人保护责任和出版责任等。另外,家长、学校和教师在儿童阅读行为培养方面,过分注重阅读量和阅读范围而忽略内容把关审核,也是不容忽视的诱因之一。再加上儿童图书出版行业缺乏行业性自律约定,同时没有科学严苛的出版物内容、质量审核责任及责任追究机制,缺乏规约之下难免“怪味熏人”。

儿童读物何时才能走出“怪怪的”畸形?恐怕惟有对症下药,思想上“大惊小怪”重视到位,出版把关、审核标准、行业自律、责任固化方面硬招到位,才能愿景可期。目前当务之急,需两端发力重拳治理。

一方面是末端给力,从严治理儿童图书出版市场,建立健全儿童读物监督监管举报渠道,推行从严市场执法监管追查机制,对“怪怪的”读物严格清理,强制下架或者溯源追回销毁,从根本上净化儿童读物市场,清除“怪怪的”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从源头入手,建立健全儿童读物质量标准、落实分级管理制度和出版、编审、发行、销售责任制度,建立健全行业自我净化机制,不仅要从有法可依、有标可遵、有规可循的角度,规范儿童图书读物的创作、编审、出版、发行、使用行为,同时从终身问责角度建立健全儿童读物出版发行责任机制,凡发现问题读物存在“怪怪的”畸形,立即启动追责问责机制,从读物和图书公布出版信息入手,倒查倒追创作、编审、出版、发行责任,用铁的执法问责,坚决堵住“怪怪的”读物为非作歹的丑陋嘴脸,“怪怪的”读物才不会毒害花朵一样的青少年。

热稿排行